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勇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2-12-15 14:47:46

编者按:奋进新征程,汇聚榜样力量;建功新时代,彰显典型担当。今年,为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2022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事迹展播暨年度榜样人物评选活动。

本报开设“身边的榜样”2022安徽司法行政系统典型人物事迹展播专栏,持续刊发典型人物事迹,全面展示司法行政队伍良好形象,不断激发广大干警奋斗热情和担当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

勇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

人物名片:

杨善宏,男,1975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宣城市司法局行政复议与应诉科科长。

所获荣誉:

先后获得“全省政府法制系统法制宣传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坚守法律底线,做行政争议的“化解者”;下足创新功夫,做复议方式的“开拓者”;坚持规范利民,做制度建设的“探路者”。在行政复议岗位上,杨善宏始终践行法治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快稳准”见真章

2020年2月2日晚,杨善宏接到市司法局党组的指令:第二天早上8点准时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报到。闻令而动,杨善宏立即联系另外两名人员,组建合法性审查小组,由杨善宏全面负责该小组的工作。

在杨善宏的带领下,合法性审查小组确立了“快、稳、准”三大原则,累计起草、审查、复核疫情防控指令、文件、协议123件,审查投诉处理答复264件,累计提出意见245条、建议324条,全程保持零差错。

7b957e58-9f1d-46b0-b69d-12cb961d1b9b.jpg

▲杨善宏在宣城市行政复议与应诉实务培训班上授课。

行政复议是化解社会矛盾的“解压阀”,也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助力器”。为了给民营经济主体减负增效纾困解难,杨善宏制定了“压缩办理时限、简化办理程序、加大调处力度、严肃考核问责”四项措施。在审理一起行业监管部门将企业不当纳入诚信“黑名单”复议案件时,杨善宏开通绿色通道,实现案件“当日受理、次日审结、案结事了”的良好社会效果,创造了全市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的最快时速。

“解疙瘩”下功夫

日前,宣城市司法局收到市民王先生送来的一面写着“复议为民守初心 为民解忧显担当”的锦旗,感谢该局在办理一起行政复议案件中主动作为、为民解忧、尽职履责,帮助群众彻底解决了一件麻烦事。

1b53503b-a7e8-491c-919b-abb8522064d1.jpg

▲杨善宏(中)到行政复议案件现场调查。

案结不是终点,事了才是目的。办理行政复议过程中,杨善宏注重与当事人敞开心扉,与争议双方摆明事实讲道理,既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疙瘩”,又让当事人在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对行政机关存在的执法不规范、不适当的问题,及时督促纠正。

2017年以来,杨善宏共办理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案件1014件,综合运用依法纠正、督促整改、沟通协调、立案会商、调解协商等多种方式,妥善化解各类行政争议案件308件。

“探新路”开新局

为了提高行政复议工作效率,杨善宏勇于先行先试,其承担的“行政复议繁简分流审理机制改革”项目,被列为安徽省法学会2020年度研究课题。该市自2020年适用“繁简分流”审理机制以来,审结(处理)行政复议案件69件。其中,经释明引导程序处理21件、成功化解率为85.6%,适用简易程序审结26件、审理期限平均压缩43%,不服复行政议决定的应诉率较2019年同期下降54%。

宣城市行政复议参审评议机制改革也是他和同事推动的。通过审理过程的公开、审理程序的公正、监督机制的跟进、专业意见的释明,为重要行政复议决定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提供了坚实支撑。

此外,杨善宏还瞄准“关键少数”,在全省率先出台《宣城市人民政府依法行政约谈工作规定》,提请市政府组织约谈,先后对11个单位实施了依法行政约谈,并兑现了依法行政考核惩戒措施。

赤诚警心砺初心

人物名片:

谭晋,男,1976年生,中共党员,现任青山监狱槐林监区支部书记、政治教导员。

所获荣誉:

2020年,获“安徽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句誓言,一份坚守。他用忠诚与奉献、敬业与担当,在远离繁华都市的高墙电网下捍卫监狱平安,在平凡坚守中为百姓换来万家灯火幸福安宁。

细致促稳定当好“掌舵人”

执勤中,谭晋总喜欢四处走走看看,一双锐利的双眼,犹如安检“扫描仪”一般,仔细排查“三大现场”(即学习、生活、习艺现场)的安全稳定情况,了解监区民警的履职尽责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他的监督管理下,服刑人员平均违纪率再创新低。

调入槐林监区后,谭晋到任一个多月,都没有休息一天,他始终深入第一线,筑牢稳定防线。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针对进监车辆较多的实际,他细化防疫措施,组建固定装卸人员,对进监1500余辆车做好消杀登记和静置隔离管理,杜绝非相关人员接触进监物料、车辆,并做好全方位个人防护,提高了疫情防控精准化水平。

真情化坚冰当好“引路人”

在教育改造工作中,谭晋总是用耐心、爱心、细心,为服刑人员点亮心灯,指明前行的方向。

f8dd2ec1-2fa6-4a3b-a853-d34fa1cc95f7.jpg

▲谭晋面向服刑人员开展教育讲评。

服刑人员马某因多次犯罪入狱,其家人已彻底失望,其父亲更是拒绝会见,声称与马某断绝父子关系。马某心态十分消沉,通过自伤自残来逃避改造。面对这块“坚冰”,谭晋仔细研究马某卷宗,发现该犯长期游荡,缺少家庭关爱,产生了很强的仇视社会的心理,具有一定的社会危险性。

谭晋决心以真情来焐热融化这块“坚冰”。他主动与马某父亲联系,在经过无数次谈话后,终于争取到马某父亲前来会见。马某感受到家庭的关爱温暖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当场表示一定安心改造,不辜负警官的期望。爱的暖流注入马某心里干涸的河床,自此,马某彻底改头换面,积极参加改造,并在全监服刑人员视频大会上现身说法,鼓励更多的服刑人员悔过自新迎接新生。

党建促队建当好“领头人”

“只要组织需要,我义无反顾、义不容辞。”誓言简短,却饱含着沉甸甸的分量。

2018年10月,谭晋从狱政管理科科长一职,调任第六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入岗后他迅速进入角色,充分发挥管教业务熟练的优势,抓好服刑人员行为养成和改造纪律,同时提出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两项工作”,锻造“三支队伍”的发展理念,从建章立制、规范职能入手,明晰了出入监教育、严管和强化管理等监区基本职能,制定出详细考核办法,很快让监区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34ff989b-5463-492a-b26a-fc4d8461f518.jpg

▲谭晋与服刑人员展开谈心谈话。

2021年3月,谭晋再次接受组织安排,调任槐林监区任副监区长。针对监区实际,他提出“育字为先、严字为重、治字为本、实字为要”的理念,将班子建设作为民警队伍建设的核心,并以“两学一做”“作风建设强化季”“执法素能提升季”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强化民警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端正工作作风,提高履职能力,带领监区民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今,槐林监区整体工作走在全监前列,获得全监上下一致好评。

忠心永向党 躬身勤为民

人物名片:

徐文韬,男,1965年生,中共党员,现任安庆市望江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主任。

所获荣誉:

2020年,凭借防汛救灾中的表现获得省司法厅通报表扬。

矫其行,更要矫其心。徐文韬注重培养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意识、服刑意识和感恩意识,用刚柔相济的方式,告诫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要时时刻刻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与管理,懂得感恩,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纾困解忧帮到位

“端上饭碗、有业可就”是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的关键所在。“我们通过排查发现,社区矫正对象普遍缺乏一技之长。要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不仅要‘管’,更要‘帮’。”徐文韬坚定地说。

cdc0c80d-e0b5-4a66-8344-250414e6b4d0.jpg

▲徐文韬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开放日活动。

为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适应性帮扶,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就业技能,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徐文韬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作为教育帮扶社区矫正对象的重要内容。他持续开展走访摸排活动,逐一谈话、逐一记录,了解个性化需求,先后组织数百名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电子商务、中式烹调、家政服务等专项职业技能培训,看到他们一个个顺利结业取得证书,并走上工作岗位,找到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徐文韬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我以前不认真读书,辍学后走错了路,是徐主任帮我引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在一场电子商务培训课上,社区矫正对象黄某动情地说。

无畏风浪守到底

除了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面对急难险重任务,徐文韬也总是冲在最前面。

去年入汛,望江县出现了严重洪涝灾害,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徐文韬主动要求奔赴抗洪一线,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大家都不建议他去值守。他却坚持自己的选择,“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抗洪救灾期间,徐文韬与洪峰较量、与风雨搏击,与单位同事在抗洪一线,筑起一道牢不可摧的“司法蓝”堤坝,守护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口中称赞的最坚实的依靠,真正践行了“一个支部一段堤”的铮铮誓言。

疫情防控冲在前

疫情防控期间,徐文韬对全体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防疫知识普及,提醒他们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带动家人做好家庭的消杀工作,在街坊邻里间普及防疫知识。

6137f856-9f8f-445b-9d37-958997fd4741.jpg

▲徐文韬(主席台右三)主持社区矫正宣告活动。

同时,创新工作方法,利用电话、微信、社区矫正定位监管平台,及时督促社区矫正对象报告体温,确保健康状况及时跟进,引导社区矫正对象争做疫情防控的“宣传员”,积极参与核酸检测、消毒消杀、卡点布控、物资供应、政策宣传等工作,培养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责任感,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回报社会、关爱他人,凝聚起同心抗疫的合力。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徐文韬当好表率示范,他下沉一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协助村干部进行排查,多次进村入户,引导村民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帮助村民树立抗击疫情的信心,依法科学防控。


“故事爷爷”十四载普法路

人物名片:

于修波,男,1942年生,中共党员,现任界首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所获荣誉:

先后两次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22年1月被评为“阜阳好人”。

那一抹夕阳红,火红灿烂。界首市原政协副主席于修波2002年退休后,儿女们都劝他好好享受安逸生活,一场宣讲却改变了他的计划。是在家安度晚年,还是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于修波选择了后者。

退而不休献余热

现年79岁的于修波退休之初,过上了养鸟听曲的悠闲生活。2008年春,界首市代桥中心校慕名邀请于修波,给师生们宣讲雷锋精神,45分钟的时间里无一人交头接耳。一节课讲下来,师生们将他围得水泄不通。和他讨论,向他请教,还纷纷记下他的电话号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邀请他讲课的单位和学校排满了日程。

0b1b7f90-761e-4acf-b800-3943a7a013f0.jpg

▲于修波为青少年宣讲普法故事。

此后,不少中小学、幼儿园都来邀请于修波去讲故事。他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好的故事胜过空泛的道理,故事要讲得有穿透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学会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故事,做到话语通俗不庸俗、讲得生动不生硬、寓意深刻不深奥,把故事讲到青少年的心坎里。

自从踏上讲故事的普法路,于修波就成了大忙人。“来回路上骑车子,衣袋装着药片子,普法讲课用脑子,讲话自己写稿子,回去伺候老婆子,累乏坐着马扎子。”这段顺口溜,是于修波对自己14年来奔波在普法路上的真实写照。

难舍难分普法情

老伴牛兰英是他的忠实粉丝,于修波骑一辆电动三轮车,载着中风初愈的老伴奔波于城乡之间,每到一所学校或单位,老伴就自觉地在台下找个角落默默地坐着。那些故事每听一遍,她还能发觉增删了哪些细节,老两口常常讨论得津津有味。

2153126a-4904-4bef-bb42-c9da170c852e.jpg

▲于修波与青少年在一起。

2015年秋,牛兰英的脑血栓再度复发,她对丈夫的依赖更强了。刚开学的一天,于修波应邀到一所职业学校去讲课,老伴却紧紧拉着他的手不愿松开。于修波有些不忍,可是老伴只能躺着,已经不能再坐他的三轮车同行了。于修波鼻头犯酸,俯身对她说:“老牛啊,你支持我工作整整一辈子,现在有2000多名师生等着俺呢,我把故事讲完就回来。”那一场报告会,于修波在掌声响起的间隙里,不忘悄悄地给老伴发个安慰的短信。

故事一直讲下去

14年来,为了播撒法治的种子,于修波骑坏了三辆三轮车,带着病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伴,跑遍了全市城乡179所中小学及部分市直单位,无偿给青少年宣讲468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36万余人次,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故事爷爷”。

在于修波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密密麻麻的普法活动明细记录本;在他的家里,他获得的证书和奖章装满了整整一个箱子。

面对于修波的忙碌,有些人不理解,好心劝慰:“你也快80岁的人了,何必还为下一代的事忙个不停呢?让年轻人去做吧。”于修波笑着说:“我是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别看我年纪大了,只要孩子们喜欢听,我就坚持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