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合肥法院发布2022年度十大典型案例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1-05 10:52:01

近日,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2022年全市法院十大典型案例,涵盖刑事、民事、商事、破产、执行等多个审判领域,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既有为保护老年人权益的涉养老诈骗案,又有为“民生关切”保驾护航的物业赔偿纠纷案;既有积极回应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涉众型执行案件,又有府院联动护航重点项目的破产重整案。本报特选取其中3起案例进行报道。

虚构项目实施养老诈骗

安徽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6月8日,朱某系该公司总经理。该公司采取发放广告宣传册、开业庆典、实地考察等方式,针对中老年群体宣传公司养老服务,签订《预定购买养生养老服务合同书》成为公司会员,根据投资金额将会员分为贵宾卡(3万元)、尊享卡(5万元)、铂金卡(10万元)、晶钻卡(20万元及以上),承诺年化率分别为10%-13%不等。经审计,投资人共404人,实收投资金额3793万余元,造成投资人损失金额3325万余元。

经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审理,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分别判处朱某等13名被告人拘役三个月、缓刑五个月至有期徒刑五年不等刑罚,并处人民币二万元至三十万元不等罚金,同时按比例返还集资参与人相关损失。部分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合肥中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典型意义:该案是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典型犯罪案例,该类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以投资养老保险项目、投资开办养老院、购买养老公寓、入股养生基地、售后定期返点、高额分红等方式,诱骗中老年人参与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二审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13名被告人定罪处罚,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充分彰显了法律权威。

全省首例跨境破产重整

安徽省某建设公司成立于1992年,为扩大生产经营,曾于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多次发行债券,负债规模巨大,债务结构复杂,企业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该公司在境内外有多家关联企业,经营业务涵盖承包境内外工程、矿产品进出口、房地产开发、酒店经营等多个板块。进入破产重整时,尚有11个援外工程项目处于合同期,处置难度大。2020年12月18日,该公司依法向合肥中院提出破产重整申请。2021年1月15日,合肥中院指定清算组为破产管理人,管理人依法进驻履职。2021年3月18日及10月19日,合肥中院裁定该公司等12家公司合并重整。

合肥中院坚持依法依规推进破产重整工作,积极研究、妥善应对因跨境破产、实质合并、破产重整、公开发行债券、职工人数众多、重大战略资源等问题而产生的各类纠纷。2022年8月18日,破产管理人提交《12家公司重整计划(草案)》。同年11月30日,合肥中院裁定批准该公司等12家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

典型意义:该案是合肥法院首例跨境破产重整典型案例。自裁定受理前的审查程序至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府院联动协调机制贯穿案件办理始终,妥善处置了职工维稳、援外项目的续建、资产维护和变价、重整计划草案的制定等一系列问题,最终促成了重整计划草案的通过,成为办理破产府院联动协同机制的样板性案例。

妥善执结商品房买卖系列纠纷

2016年,方某等人先后与安徽省某置业公司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购买其所开发楼盘商品房。该公司未在约定期限内配合业主办理房地产权证,方某等部分业主向合肥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仲裁依据合同约定,裁决支持业主请求,公司应支付业主房价1%的违约金。仲裁裁决生效后,由于该置业公司迟迟不予履行法定义务,方某等向合肥中院申请执行。合肥中院于2020年7月至2022年8月陆续将相关163件案件指定合肥铁路运输法院执行。

2020年受理第一批仲裁案件后,合肥铁院即发起总对总全网查控,第一时间对案涉公司账户予以扣划结案。但在后续案件查控时,该公司账户已无财产可供执行。执行法官立即约谈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并对其名下小区车位进行梳理,办理查封手续。考虑此类案件为小区业主申请执行房地产开发企业案件,业主人数众多,法院一方面对被执行人名下所开设账户全部予以冻结,并对该公司及法定代表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予以信用惩戒,另一方面积极走访该项目子公司的集团母公司,敦促其代其子公司履行义务,最终该集团母公司代其项目子公司履行163案的全部义务,并承诺就后续未进入执行的案件将采取折抵物业费、主动上门协调等方式妥善解决。

典型意义:为规避资金、资质等相关风险,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选择为开发某个项目而单独成立项目子公司,而项目子公司往往会在完成该项目任务后便就地解散,名存实亡。此类企业作为被执行人时,查人找物便成了一大难点。该类案件申请执行人往往涉及同一项目小区业主,人数众多,易引发群体性纠纷。合肥法院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执行措施,不仅成功执结该系列案件,还从执行源头进行有效治理,将潜在的同类案件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同类型案件处理提供了参考。(合中研 记者 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