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形象“兔圆圆”正式亮相,这也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集纳了无数受众的喜爱倾向、经过系统翔实的大数据调研所生成的春晚吉祥物IP,其一经亮相就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
拥有四颗上门牙的“兔圆圆”其原型正是“安徽模鼠兔”,“安徽模鼠兔”是最接近兔型类的祖先类型,生存时代为距今6000万年前的中古新世。1971年,在安徽省潜山盆地,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传夔先生发现化石,并命名为安徽模鼠兔,意思是类似于鼠的动物,化石现收藏于中国古动物馆,目前国际上公认安徽模鼠兔,是现今最接近兔型类的祖先类型,李传夔等老一辈古生物学家及其研究团队在祖国大地奔走几十年,一步步将空白逐一填满,使我国拥有兔演化的近乎完整的化石证据,春晚吉祥物“兔圆圆”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生肖兔,更是映衬出当代中国科学精神的“兔祖先”。
1月16日-18日,跟着春晚吉祥物“兔圆圆”冬游天柱山省市媒体新闻采风活动相约走进“兔圆圆”的故乡——安徽省潜山市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
本次活动以“拥抱兔圆圆 爱上天柱山”为主题。记者们探兔源,品民俗,访民宿,吃皖菜,享冰雪,过大年,亲身感受“兔圆圆”故乡的独特魅力。
媒体记者一行实地参观了天柱山地质博物馆,观看了安徽模鼠兔的化石模型,了解到安徽模鼠兔上下门牙上的显著特征,博物馆讲解员结合地壳变动现场讲解天柱山的地质演变。
在山谷流泉文化园景区,有现存唐至民国历代石刻400余方,以宋代石刻最多。石刻密布崖壁盘石及溪谷河床。题刻作者达数百余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明朝胡缵宗,清代张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题字崖谷。记者们边走边问,无不为天柱山厚重的历史文化点赞。
听兔圆圆的故事
媒体记者们参观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南部片区杨小屋“模鼠兔”化石发现地,实地探访“兔圆圆”的出生地,现场听天柱山地质公园讲解员讲述兔圆圆的故事。
“兔圆圆”标志性的四颗门齿,就取自于“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的典型特征。专家表示,春晚吉祥物“兔圆圆”,不仅仅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生肖兔,更是凝结中国科学家求索精神的中国白兔“祖先”。
天柱山世界地质公园,以崩塌堆垒地貌景观而被地质学家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花岗岩地貌,被称做“地球的泄密者”, 产出了丰富的古新世哺乳类动物化石,被公认为“亚洲哺乳动物发源地之一”“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库”。
品民俗里的乡愁
随后参观陋室邂逅民宿,尝可口皖菜,品民俗里的乡愁,并在陋室邂逅参加了安徽模鼠兔微电影、天柱山冬游产品的现场发布仪式。
天柱神韵、古皖文化的熏陶,造就了天柱山独特的饮食,每到冬季,洁净的白雪,清冷的雾凇,厚重的云海,便会将天柱山装点宛如童话世界一般,天柱山高海拔低污染的自然环境,更是孕育了独特的山珍佳肴,山粉圆子烧肉、痘姆古陶红烧肉、天柱石耳土鸡汤、龙潭竹笋......围着热气腾腾的锅子闲话江湖,层层叠叠的丰富味道,让人一口下肚身心皆暖。冬游天柱山,赏绝美雪景,品可口皖菜。给媒体记者们带来难忘的美味体验。
享冰雪季的激情
媒体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天柱山景区的天柱山滑雪胜地,开启飞扬滑雪体验之旅。天柱山滑雪场,设有初、中、高级滑道,聘请专业教练现场教学,无论是滑雪初学者还是顶级高手,都可以放飞自我,体验冰雪带来的乐趣。
正值岁末,滑雪场游人如织,众多雪友身着颜色各异的滑雪服,戴着帅酷的雪镜,从山顶飞速滑下,在冰天雪地里尽情地撒欢,欢笑声、尖叫声不断。
换上装备,体验完飞扬滑雪,媒体记者们还不忘用镜头记录下游客们冬日限定的速度与激情,在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上进行发布和互动。
冬季, 是天柱山一年四季中摄影最美的时节,冬雪与雄峰、奇松、怪石、云海巧妙结合,配以壮丽日出、绚丽晚霞、壮阔云海、晶莹雾凇、罕见佛光,将天柱山装扮成绝美的人间仙境。冬游天柱山,你一定会看到与平日里不一样的绝妙景色。
近年来,天柱山景区盘活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注重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研究和活化,积极搭建文化平台、着力实施文化项目、适时做大文化产业、大力促进文旅融合合发展。
目前已搭建和即将搭建天柱书院、天柱论坛、天柱诗会、天柱影社四大文化平台。计划实施山谷流泉夜游项目。
面对冬季旅游,天柱山不等不靠,整合冬季旅游资源,
让“冬天不冷,淡季不淡”,着力策划“激情遇上乡愁,让冬天“暖”起来!”系列主题活动,推出“住民宿 吃皖菜 享冰雪 过大年”套餐旅游产品,取得了良好效果,旅游市场明显回温。西津渡及陋室邂逅等民宿迎来了疫情后的阵阵“暖流”。“走,到天柱山滑雪去”成了这个冬天最时髦的旅游方式。
除了盘活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外,潜山市及天柱山景区持续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实现路径,筑牢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潜山市坚持‘生态立市’首位战略,注重湿地保护修复,坚持依法保护、系统治理、精准修复,系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先后举办多场环潜水河马拉松比赛,建设自然科普研学教育基地,适度开发亲水、乐水项目。”潜山市委常委、天柱山管委会副主任舒寒冰告诉记者。(记者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