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去过安徽池州的一家企业,他们的生产线就是专门制作用来替代塑料吸管的竹吸管,用1吨竹拉丝可生产10万余支竹吸管,其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在2022年11月7日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上,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在论及“以竹代塑”的可行性时举证说。
此次大会以“竹藤——基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为主题,我国政府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会上提到的这家“安徽池州的企业”,是位于池州市高新区的安徽鸿叶集团,该公司属国家重点林业和农业双龙头企业。
“竹子是绿色、低碳、速生、可再生、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在塑料替代品目录里,竹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谓天选之材。目前池州有竹林近60万亩,以竹代塑大有可为。”1月20日,鸿叶集团董事长殷明亮对记者介绍,“五年前,全球就有140多个国家明确出台相关禁限塑政策,且有数据显示,每使用1吨竹子替代塑料产品,预计能减排6吨二氧化碳。要做好‘以竹代塑’这篇文章,如何破题呢?全球禁塑后,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纸吸管,但纸吸管并非消费者心中最环保的产品,于是我们便萌生了用竹吸管取代纸吸管的想法。”
从2017年开始,鸿叶集团聘请4个博士团队,耗资1000多万元,成功研制出竹吸管自动化生产设备。2021年,国际竹藤组织为集团颁发“中国竹吸管龙头企业”荣誉牌匾和新产品鉴定证书。
去年11月,鸿叶集团21万只竹吸管经池州海关办理报关手续后,出口到西班牙。“他们的竹制品现已出口20多个国家,预计今年出口销售达5000万美元。”池州海关副关长汪旭日认为,竹吸管订单将会越来越多。
展望未来,殷明亮表示,找准“以竹代塑”这个支点后,他们还将投产竹制刀叉勺、咖啡棒等产品,以撬动更大的国际减碳市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为竹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池州市林业局局长章国林表示,预计到2025年,池州市竹业综合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吴俊杰 陈胜 记者 尤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