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循法而行,依法而治。2022年,中央依法治国办公布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我省入选的示范地区和项目数量并列全国第二,合肥市、蚌埠市、南陵县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马鞍山市长江禁捕执法规范化体系建设、芜湖市依法兑现公共政策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黄山市依法推动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工作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本报开设《法治政府建设巡礼》专栏,对法治政府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进行宣传报道。
夯实制度根基,为法治建设注入“源动力”;强化立法护航,为科技创新点亮“引航灯”……近年来,合肥在加快打造创新高地的征程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重视法治、厉行法治,充分发挥法治护航发展、保障改革、滋润民心功能,让法治成为合肥新时代的城市特质和护航腾飞的“定海神针”。
改革创新引入法治轨道
“营业执照直接到街道就能申领,而且当天就能拿到。”在合肥市蜀山区稻香村街道为民服务大厅领到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刘先生,真切感受到了“合肥速度”。2022年3月起,蜀山区在稻香村街道进行试点,将市场主体登记等工作下放至镇街、开发区便民服务中心,给企业和群众带来方便。
改革创新,离不开法治引领。合肥市持续依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以法治环境之“善”促营商环境之“优”,谋经济发展之“进”。
始于2006年的合肥市招标投标体制改革,一直以来不断因时因势完善。2020年1月1日修订的《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颁布施行,合肥市以此为核心,配套出炉实施细则及30项制度,持续规范交易市场,将法治理念融入改革全程,保障了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运行”。2021年,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规模4311.57亿元,同比增长16.16%,占全省交易总量超40%,交易规模居长三角重点城市前列。2022年上半年,合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共完成成交金额2170.43亿元,同比增长32.48%。
审查出台《合肥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等,成立安徽省首家知识产权仲裁中心、调解中心,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助力按下知识产权强市“加速键”,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专利授权周期压缩至3个月,较普通授权周期缩减85%以上。搭建“信易贷”平台,入驻企业24.63万户,授信金额1092亿元,获“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特色平台”称号,创新推出“政信贷”业务上线以来,企业融资年利率保持在4.5%左右,明显低于全国全省中小微企业平均融资成本。
依法治理激发城市活力
城市治理要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秩序代表着城市的安定有序,而活力则蕴含着城市发展创新的生命力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性。良好的城市治理和秩序为人们创造力的迸发孕育了土壤。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考察时,对巢湖治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宝贝,是合肥最美丽动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态湿地保护好,让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合肥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巢湖综合治理中扛起法治使命,出台《关于加强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的决定》等涉及水环境治理的法规规章11部,以最严制度保护最美巢湖。
在城市安全治理中,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中对重大突发事件依法预防处置工作的部署要求,建立了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覆盖全市125座桥梁、5005公里燃气管网、1505公里供水管网、516公里排水管网、201公里热力管网、14公里中水管网、58公里综合管廊、城市高风险点2.5万个,实现对风险隐患的全领域、全过程、全时段监管。系统监测数据每天达500亿条,平均每月有效报警92.8起,形成了以“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等为先导的安全运维“合肥模式”并向全国推广,填补了国内城市生命线工程标准空白。去年以来,全市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下降60%、风险排查效率提高70%。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合肥注重织密纠纷源头防范“神经网”,激活定分止争“神经元”,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947个,打造“惠解忧”“左邻右舍”“老张说事”“庐州街坊”等特色调解品牌,设立镇街调委会151个、村居调委会1583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87个、“警民联调室”115个。
科技赋能探索智慧法治
智慧法治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的产物。合肥市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法治建设的数据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法治支撑,让城市“更聪明”。
以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平台、云计算技术为依托,在全市近300家重点单位污染物排放口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将污染物数据及视频监控实时接入监管网络“云端”,建成由污染源在线监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等系统组成的智慧环保框架,搭建以自动监控、远程非现场执法为主的智慧监管服务体系,切实做到了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实时监管。探索实行“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智慧监管模式,建成电梯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建立智慧环卫监管、智慧城管系统平台,将精细化、科技化延伸至城市管理“神经末梢”。
全面加速推动智慧政务,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合肥分厅和皖事通合肥分厅APP,上线智能搜索、智能客服系统,搜索准确率翻倍提升至90%,市县乡14.2万事项全部网上办理,市场主体登记、新落户人才租房补贴续发等69个事项实现线上智能办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45项企业事项、65项个人事项完全实现“跨省通办”。在国务院电子政务办委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服务研究中心开展的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合肥市总体指数连续4年获评“非常高”。(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陈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