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安庆司法行政为民助企中彰显法治作为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2-09 14:58:10

2月7日,记者从安庆市司法局获悉,2022年以来,该市法治建设工作以民之所盼、企之所需为导向,改作风提效能,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据了解,安庆在全省率先创立领导干部专题述法评议制度,率先实现领导干部述法全覆盖,率先探索在市直单位系统和县(市、区)区域专题述法。2022年9月7日召开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评议会,实现48家市直重点单位全覆盖,率先开创现场评议和网络同步直播述法新模式,60余万名网民观看在线直播并参与评议,提出意见建议万余条。该市还出台了《安庆市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关于实施2022年安庆市“法治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的通知》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充分释放法治红利,118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158项轻微违法行为列入免罚清单、行政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庭率连续3个月位居全省前列、2022年度安庆市法治营商环境指标位列全省第一。

该市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效能行动,坚决治理“散懒庸”现象。常态化开展争先进位大讨论,大兴真抓实干之风,构筑司法行政系统“1+12+N”工作体系,系统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落地见效。实现市县乡三级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清单、合法性审查机构设置、法律顾问三个全覆盖,为美的集团、海螺集团重大投资项目、“双碳”、“双生”基金等涉法事务进行协调论证,完成合法性审查2300余件(次),提出法律意见4500余条,有效防范重大行政决策风险。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动,兑现资金约1.39亿元。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现行政复议案件由各部门受理改为人民政府统一受理、集中办理,更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成立事业编制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暖民心活动,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166件,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完成率达103.82%。

充分发挥安庆本土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法润明堂山”“不越雷池”等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建设法治文化示范基地104个,新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57个、市级150个。开展“喜迎二十大 送法暖民企”“喜迎二十大,共庆丰收节”“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主题普法活动1700余场,培养认定“法律明白人”1.5万余人,组建近千人的普法志愿者队伍为群众“零距离”普法。结合“暖民心行动”开展“老年食堂普法送餐”“普法黄梅小戏”“大鼓书普法”“流动普法直通车”等系列活动,让普法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

打造“党心律动 助企发展”律师党建品牌,成立律所党组织27个,推进律师行业党建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在12家市级工业园区设立助企法律工作站,聚焦园区主导产业,整合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职能,完善“产业发展+法律服务”机制,为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走访民营企业532家,解决拖欠企业款项、招商引资合同履约、不动产登记难等问题322个,为企业开展法律宣讲活动423场。建立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0个,村(居)工作室1552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81家,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创新实施分类教育、个别化矫正工作,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技能培训300余人次,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与公安、法院、检察院建立月通报、季督查、年会商的“四方联动”社区矫正执法工作机制,推动社区矫正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升社区矫正刑事执行力度。在全省率先出台《安庆市安置帮教工作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安置帮教对象衔接、帮教、帮扶、管理等工作流程。实现村(居)“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全覆盖,为群众搭建说事、议事、调事的平台,收集民情民意、化解矛盾难题。做好“家事类”“乡村振兴类”“城市生活类”“营商环境类”等四类矛盾纠纷调解,共调解纠纷2.5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9.75%。(通讯员 胡晓嵬 记者 王原 陶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