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那幸福闪电告诉我的
——我为什么要出版《淘书手记三部曲》
来源: 阅读量:10000 2023-02-10 14:44:50

□姚文学

人与人之间因书结缘,乐趣无穷。为了出版一套书,与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疏利民先生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商量磨合,那天终于签下了《淘书手记三部曲》的出版合同。签字时,一支水笔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这里既有回想出书的种种不易,有展望新书出版面世的激动和喜悦,也有往后必须去完成售书任务(合同中明确约定有协助出版社销售的义务)的巨大压力!真是五味杂陈。那么,我为什么顶着压力也要出版这套《三部曲》呢?

疏利民编辑过去几年长期关注我微信上发出的《淘书手记》,多次打电话给我力量,和我沟通,并深受感染而专程随我前往旧书市场实地体验几回淘书的滋味。他认为《淘书手记》包含海量的图书信息,会让读者大开眼界,同时会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去淘书、读书,所以有很高的出版价值。自己的淘书行为及笔记文章,能够意外地获得疏先生的肯定,确实感到有一种在茫茫人海之中相遇知音的快乐。2018年《淘书手记》在网络上也曾引起《江淮晨报》记者李春女士的关注,她精心安排,赶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热心采访我,4月22日不惜版面拿出一个整版刊出采访对话录,产生了一些良好的社会反响。疏利民、李春之外,还有一大帮身边熟悉的师长文友,都在持久地关注着我的《淘书手记》。有人说:阅读你的《淘书手记》有身临其境之感,跟着你的文笔如同自己也畅快地逛了一回旧书市场。朋友们的认可无形中给了我前行的鼓励,连续多年,坚持淘书,并及时记录且写作感想成了我的一种生活习惯。积少成多,时至2019年已经完全达到了出书的文字数量,疏利民先生费尽心血,无条件愿当这套书的接产士。何以报答朋友们的这种知遇之情呢?除了出版这套书,我实在别无选择。

以白纸黑字的形式,给逝水年华留影。怀揣作协证书,成果何在?回想自己走过的文学创作道路,加入省、市两级作家协会已经许多年了,年过半百也到了该拿出一点能够上得了台面的像样成果的时候了,既是对亲朋好友及作协组织的交待,也是对一个阶段读书、写作生活的自我总结。是的,我常常觉得,自己那些零散发表在网络及纸媒上的作品,如同飘在空中的秋叶,轻风徐来,随风而逝,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几个人还会记得住、想得起的,甚至包括自己本人。出版成书则不然,抗击时光流逝的力量要强硬得多,同时它有行世的属性,十年,甚至二十年后,书在世上漂流仍有相遇读者的可能,最起码可以和自己相遇。记得有位著名作家提出这样的观点:不为发表而写作,不为评奖而写作,只为出版文集而写作。我赞赏这种观点。十几年来,在打工挣钱谋生之余,算得上读书不停,笔耕不辍。时至今日,成果在哪里呢,十多本厚厚的淘书记录和几十万文字的淘书手记,便是看得见又摸得着的见证之一。我要将它们出版成书作为礼物,算作对逝去年华的纪念。

写书不易,出书更难,平民出书难上加难。然而,热爱写作的人大多数都有发表的愿望、出版的情结。我原本压根没有把《淘书手记》结集出版的打算,一是觉得出版社的门槛高不可攀,二是缘于我看到了太多出书的悲剧,所以当时所记所写,纯是为了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便于日后翻阅查找,温故知新,因此留下的文字多是一挥而就,随心所欲的自然状貌。正是这个原因,书中的笔记都是原生态随笔文章,没打算公开出版嘛,自然无需矫揉造作,无需刻意去赞美讨好什么人的。原生态的东西恰如野生植物,便没有那么中规中矩。一位好友读完书稿说:“真正好的文字,多是不经意而得,那些刻意之为,多数弄巧成拙。”他是行家,其言当然有点夸赞的成分,但似乎也确实看出了门道。现在意外出书,保持粗糙原貌,却是真实记录。

阅读令人遐想,博览让人谦虚。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年岁的增长,明显感觉到记忆力衰退得厉害。其实,人类的大脑本来就是健忘的,逢上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显得尤其健忘,但白纸黑字永远是唤醒我们温馨回忆往事的金色的种子。《淘书手记三部曲》正是文字和图片的集成,这是一把种子,在往后的岁月里,它不仅会唤醒我个人的许多记忆,也会唤醒读者对某些人物、某些场所、某些图书的回想。花冲书市曾有20年的红火历史,今天早已搬迁,《淘书手记三部曲》之一的《花冲公园篇》却为它留下昔日的旧照;周谷堆书市建成已经6年了,今仍在营业,规模相对花冲小了许多,随时可能又得搬迁,之二的《周谷堆篇》早早为它留影,印下它的足迹;之三的《签名本篇》则是以书说人,兼具人物影像和书籍档案的两重性,书与人同在。

我们的现实生活难免存在痛苦和忧愁,可一旦进入旧书市场中,面对大片大片散落的各种新旧书籍,我便忘记了人世间一切的烦恼和苦闷,难怪有先人感叹:书籍是人类的避难所。在无边书海里寻找朋友或者知音,偷得浮生半日闲,物我两忘是超脱。在如山的旧书堆里沙里淘金,淘选的过程,也是浏览阅读的过程,见识到古今中外大量不曾听说不曾见过的新面孔,不仅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让自己深深地感到井底之蛙的狭隘和渺小。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在书本里泡得久了,自己逐渐自然炼就了一副独到的审美鉴赏眼光,当发现一本心仪的旧书,两眼禁不住放光,有一种灵魂来电的快感!《孙犁论文学》《美的历程》《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望长城内外》《俺爹俺娘》《寻梦录》《审美试步》《曲院风荷》《幕后·瞬间》《拉魂腔》《沧浪之水》《漫卷诗书》《晦庵书话》《路遥小说集》《大学囚徒》《国画》《如戏人生》《中国文脉》《风尘误》《芥子园画谱》《民俗学概论》……不一而足,数不胜数。这些好书花费低廉的价格淘到我的手里,首先,我获得了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拥有的快乐;当夜深人静,我再翻开它们逐行细读,又获得了一种阅读欣赏的快乐。这些快乐像一道道幸福的闪电不时地照亮我的精神世界,瞬间与海子的那首诗歌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是的,一份快乐与他人分享就会变成两份快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也许才是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出版这套《淘书手记》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