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强服务 促发展 提效能
宿州优化环境激活发展动力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2-20 14:38:12

产业园区内,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广袤的农田里,农民们忙着施药增肥,庄稼长势喜人;政务服务中心里,各窗口工作人员服务热情,业务办理忙碌而有序……2月10日至11日,记者跟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集中采访组走进宿州,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随处可见,处处迸发着活力,处处孕育着希望。

“招大引强”聚势赋能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

在宿州、马鞍山两市合作共建的新区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内,安徽华兴达光电有限公司的技术工人们正在车间内聚精会神忙着手头产品的生产工序,劲头十足。看着眼前这一幕,公司总经理王青倍感欣慰,他告诉记者:“去年我们公司产值是1.1亿元,今年开年就势头强劲,订单爆满,我们信心很强,预计全年能达到1.5亿至2亿。”

华兴达光电是一家专注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终端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及新零售领域电子纸显示模组的高新技术企业。与之毗邻的宿州竹梦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则是一家生产智能终端玻璃盖板的企业。

回忆起来宿发展的原因,作为地道的宿州人,竹梦科技的总经理吕增虎坦言是家乡的优势政策和配套设施吸引了自己,在多次考察对比后,便毅然选择了回乡发展,与他一起的,还有十几名宿州老乡。

如果说竹梦光学落户宿马,是“引凤还巢”,那华兴达光电的落户,便是产业链集聚的效应。“他们是生产玻璃盖板的,我们生产显示模组,位于产业链的上下游。”在王青看来,宿马园区交通便捷、产业链配套齐全,因与竹梦光学毗邻,节约了相当一部分运输成本,此外在资金、人才等方面支持力度也比较大,这些都是他们最终选择宿马原因。

“抓发展就是抓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据悉,宿马产业园区制定《招商引资实施意见》,创新招商方式,推动“双招双引”打出新攻势、凸显新成效。园区围绕绿色食品深加工、智能装备制造、绿色造纸等园区主导产业,通过全员招商、驻点招商、推介会招商等方式,持续招大引强、招准引精、招缺引好。2022年,先后100批次赴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全力以赴外出洽谈项目,积极促成项目签约落地。

按照“龙头带产业、产业延链条、链条成集群、集群建园区”的思路,园区在引进上下游企业上做文章,建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围绕绿色造纸产业链,招引了丝飘纸业、恒达纸业等纸品加工项目。同时积极引进智能终端向下产业,立足精密发展集成电路,发展智能终端芯屏、声学、光学产业链,招引了上海赫诺、诺星电子等项目,使智能终端制造产业链的“朋友圈”不断延伸。

宿州市宿马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孟斌介绍,智能终端产业园已吸引深圳竹梦光学、华兴达、瑞霖雨雪等一批企业落地,签约手机显示模组、智能安防、触摸屏等项目约60个,总投资100亿元。“未来,我们会继续做好‘双招双引’工作,积极外出招商的同时,也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凤还巢,以商促商,招大引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宿事速办”民呼我为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2月10日,记者走进宿州市“宿事速办”服务中心,只见12345热线办话务员唐晓面带微笑地接起电话,一阵“噼里啪啦”间已经记录下了问题诉求并查询好相关资料,热情地向来电群众讲解社保相关政策。像这样手眼口耳并用,是她们的工作常态,每天重复不下百次。社保参保咨询、幼儿入园、讨要欠薪……群众来电咨询的问题五花八门,好在其中绝大部分,来电人都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宿事速办”平台是宿州市依托12345政务热线搭建的便民利企平台,7×24小时倾听民情民意,提速解决企业和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1月28日,安徽省“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郑栅洁在点评宿州市落实“一改两为”创新工作举措时指出,宿州市搭建“宿事速办”平台,获评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A级城市。他同时强调,各市创新举措都是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的好做法、好经验,更有特点、更有成效,值得学习借鉴。

“宿事速办”因何受到点赞?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热线服务中心体验了一回,当天,六十余名话务员都在各自的工位上,或热情解答、或简单整理并记录,接线声音此起彼伏,液晶屏上实时滚动着群众来电的办结情况。据介绍,基于“宿事速办”平台,宿州全市27条热线“整体并入”,在全省率先将纪委监委、组织等党委群团单位纳入承办范围。简化无障碍门户导航和诉求反映要素设置,反映栏仅保留“诉求地区”“诉求内容”等关键要素。同时,完善快速办好机制,设置“营商环境首席代表”特色通讯录,实现部门业务骨干“一键转接、线上解答、精准服务”。

“超过73.8%的群众来电,都可以由话务员解答或转交对口部门直接办理,剩下的较为复杂的问题,我们会形成疑难问题交办单,交由专人督办。”宿州市政府服务管理局12345热线办副主任梅赛介绍,对于群众难点诉求,已形成市领导交办、一把手领办、热线办催办、督查办督办和严问责查办工作机制,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通过督办,不达标回复率由原来的2.4%下降到0.9%,平均办结时长缩短了1.1个工作日,群众满意度也由96%上升到99%以上”。

“办得快、办得好”是“宿事速办”热线的特色,平台设定“137”办结时限标准,即一般性咨询和应急类诉求不超过1个工作日,复杂的咨询、建议类诉求不超过3个工作日,投诉类诉求一般不超过7个工作日。问题工单平均签收时长和平均办理时限分别由11.9小时、3.5天压缩至6.0小时、2.7天,分别提速49.8%、22.9%。

种业“芯片”助力振兴

仓廪实,天下安。宿州,从来就有着“皖北粮仓”的美誉。

种子是农业“芯片”,良种,则是宿州粮食连年丰收的密码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加快良种繁育和推广,努力做强宿州农业的“芯片”。

在2月13日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聚焦“种业”这个关键词,提出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得知这一消息,我省小麦育种专家吴兰云兴奋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36年来,我见证了我们国家小麦亩产从300公斤一步步跨越,到如今实现亩产700公斤……”年近60岁的吴兰云,是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宿州综合试验站站长、安徽省宿州市农科院小麦二所所长、研究员,在宿州市从事小育种麦科研工作已经36年。36年间,吴兰云主持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有10多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

为了更充分发挥良种对农业增产增效的基础作用,吴兰云将最新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皖宿1510”的成果经营权转化给当地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他们会利用公司的经营网络把该品种做大做强,为解决困扰小麦绿色高产和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优质的种子作为农业的‘芯片’,是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关键。”华成种业总经理王平信告诉记者,“相较于工业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更加的艰难,周期太长,像小麦和大豆的育种,一般情况下都要十年以上,种子的优劣决定了粮食产量和质量。”

作为全国地市级种子公司发展历史最长的一个公司,安徽华成种业全程记录了中国种业的发展历程。多年来,安徽华成种业始终坚持以推广优良品种为使命,拥有区域一流的育种团队,科研队伍15余人,注重自主研发,累计选育国审、省审农作物新品种24个,其中华成3366在2021年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小麦育种实现了高产、超高产、绿色优质、强筋等重大突破,进入全国八强。

立春已过,即将进入雨水时节,眼下正是麦子返青拔节的关键时期,在宿州市埇桥区夹沟农场,连片麦田长势正旺,一眼望去,像一块绿地毯似的铺开来。

这也是华成种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该企业向夹沟农场统一供应品种,由农场负责生产和下游,其中,午季小麦最高产值能够达到1400元,秋季玉米产值1300元,除成本外净得2000元/亩。除此之外,该公司还垫资永镇单圩,成立合作社,联合种植能手共同流转土地1万亩,除成本外净利润600元/亩;在永安新合村,整村推进产业链,由公司出资流转土地,整村推进、统一供种、统一机械化管理。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2022年,宿州市粮食总产457.95万吨,增量、增幅均居全省第一,实现“十九连丰”。

如今,在广阔而又充满希望的宿州大地上,一粒粒种子正在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正合力谱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