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依法推进不动产登记规范创新的“黄山经验”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2-21 14:42:27

黄山市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里,市民钟女士在办理二手房过户。“请稍事等待。”工作人员收件后,在电脑系统里输入相关信息,很快就告知应缴税额,堪称“秒响应”。钟女士完成税款缴纳及过户手续,连连称赞“非常方便”。

办证快捷,服务暖心。越来越多的群众和企业,享受到黄山市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成果。不动产登记服务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黄山市坚持法治引领,突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构建了机制顺畅、便捷高效、惠民利企、安全可靠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体系,群众和企业的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

群众“痛点”就是改革突破点

办证时间长、环节多、材料多,不良中介趁此敛财……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的“痛点”,成为黄山市依法深化不动产登记改革的突破点。

2016年起,该市在机构改革和职能整合的倒逼下,大幅度提升不动产登记效能。2019年,自然资源部决定在黄山市开展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工作,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作用。该市坚持“法定申请材料不能缺、法定环节不能少、法定程序不能乱”的原则,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综合创新。 

在规范登记秩序上,制定《黄山市不动产登记十五条禁令》《关于严格规范不动产登记工作的纪律规定》,严禁任何人通过倒号卖号、加急办证,指定调查或中介单位等方式,收取好处费谋取私利,严禁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关系件、人情件。在严格执行“不可为”的同时,在服务企业和群众方面坚持“法无限制皆可为”,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倡导主动服务,出台《黄山市不动产登记正面清单“十做到”负面清单“十严禁”》,划出正、负面清单,让办事环境在“阳光”下透明。

在规范业务办理上,制定《黄山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导则》《黄山市不动产权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向社会公布《黄山市不动产登记服务指南》《黄山市“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用户操作手册》,实现从依靠经验和习惯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

据统计,黄山市先后制定不动产登记制度79项,包括地籍调查、信息共享集成、流程集成、“多测合一成果共享”、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确保综合创新示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推进。

“网购式”登记服务照进现实

在手指动一动就可以办事的“互联网+”时代,群众往往以“网购标准”对比要求政务服务。在不动产登记综合创新示范工作中,黄山市通过创新“互联网+”,不断提升登记效率和服务水平。

面对不动产登记的不同申请主体,该市创新组建“两群一厅一中心”,即银行业不动产抵押登记服务群、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建商品房服务群,以及政务服务网不动产网上办事大厅和“徽易登”手机APP不动产掌上登记中心,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网上跨省通办,构建了不动产登记全流程网办、全天候申请、全地域通办、无纸化办理、零次跑的“网购式”服务模式。

2022年1月,该市不动产“一码一价”智能评估系统上线试运行,群众在办理买卖房屋这件事上又提速了。试运行以来,已成功办理3000余户存量不动产转移登记核价计税。

过去核价计税慢,是因为需要人工匹配、核对以及判断核价所需要的登记信息、特征数据、空间数据。为进一步降低群众办事等待时间,该市深化应用不动产单元表,建立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为“根”的登记、缴税信息共享集成机制,通过不动产登记系统、不动产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和不动产“一码一价”智能评估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实时共享和业务交互。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后,核税人员在“一码一价”智能评估系统点开不动产转移登记办件,即显示房屋评估价格,点击“税款预览”按钮,即显示交易双方税款明细。

截至目前,黄山市不动产登记机制、业务、技术、服务等自主创新成果总计29项,共获得12项软件著作权和1项作品著作权。

持续释放“法治红利”惠民生

越来越多的“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自助办”,持续释放“法治红利”。在近年来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黄山市登记财产指标一直名列前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

将房屋过户分散在6个地方15个环节的交易、办税、登记以及水电气过户等手续,整合成1个地方1个环节办理。群众在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受理条件时,在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只需取一次号,跑一个窗口,便可完成登记、交易和缴税以及水电气过户等全部事项,二手房买卖办理过户所需申请材料由原来的37项减少到4项。存量房转移登记全程网办率达70%,新建商品房预告登记、抵押登记全程网办率100%,登记信息网上查询占80%。

落实“一件事”标准,全市“交地即办证”“验收即办证”“交房即办证”服务进入常态化。如工程建设项目实现“一日五证”,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当天,就完成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等“五证”从受理申请到发证的所有手续,大大加快了企业开工、投产进度,年均为企业群众节约材料、人力交通等办证成本以及贷款融资、回笼资金等财务成本超7100万元。

建立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体系和电子证照、材料应用体系,发现提供虚假材料等问题16起,切实维护了交易安全。实施不动产登记改革以来,该市从未发生错登和败诉案件。(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赵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