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职业打假人串通买假骗取奖励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2-23 15:00:50

职业打假人用“唱双簧以假打假”的小把戏,骗取委托公司打假奖励资金,看似天衣无缝,却因一通电话露出了马脚……2月14日,马鞍山市公安局楚江分局公布了这起案件的破案详情。警方通过对一起以打假为由实施诈骗的案件深挖细掘,成功破获系列诈骗案和假冒注册商标案,查封制假工厂1个,扣押制假造假相关设备10余台,查冻涉案资金130余万元。

消失的工地“负责人”

2021年12月底,马鞍山市花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称,一施工工地使用的某品牌工程漆为假冒伪劣商品。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82桶某品牌油漆确实存在问题,经现场调查询问后,一自称李某的现场负责人承认这批油漆是其购买的。执法人员便对他的身份信息进行了登记,暂扣油漆,并将部分样品送检。

次日,当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想向李某进一步核实情况时,却发现他始终联系不上。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市场监督管理局便向马鞍山市公安局反映了情况,希望公安机关可以协助侦查。马鞍山市公安局将该案交由楚江公安分局进行侦办。

电话牵出“打假”阴谋

民警根据之前李某的登记信息进行核查时,发现他所提供的身份信息均为虚假信息。民警又和举报人王某联系,经了解,他是上海某公司的职业打假人员,长期帮助某知名油漆品牌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打假服务。

通话中,王某显得十分意外,并下意识地说了一句“这种低于5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举报,你们公安应该是不介入的吧”。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民警敏锐地捕捉到了异常,并在后续的通话中,也发现他在某些关键问题的回答上漏洞百出。

使用虚假身份、无故消失的“李某”,反应怪异的王某,两人种种的不合理行为引起民警注意。随后,民警以王某为突破口,开展了进一步调查,通过调取监控,警方发现视频中一名经常与王某同行的男子,正是消失已久的“李某”。一场“唱双簧式”的打假闹剧即将被终结。

“假打”终遇“真打”

经查明,“李某”的真实身份为郑某,与王某是同乡,且有着多次同行、资金往来等情况。随着进一步的深挖,警方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一个先制假,再打假,以骗取品牌方打假奖励经费的犯罪团伙。

在掌握充分证据后,民警赶赴山西、江苏两地将犯罪嫌疑人王某、郑某、杨某(和郑某扮演同样角色)抓获,又根据三人的供述,将吴某芬、杜某琴、吴某军等3名制假人员抓获归案。

经查,王某作为专职打假人员,觉得用常规手段打假,不仅费时费力,且收入不稳定,便通过从吴某芬等人处购买假冒的某品牌油漆,然后伙同郑某、杨某在安徽、江苏、河南等十余个省市,寻找已停工和废弃的工地、仓库堆放假冒油漆,再以自己品牌打假人员的身份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从而骗取打假奖励资金。自2018年以来,几人合计作案59起,涉案资金达130余万元。

目前,王某、郑某、吴某芬等人分别以涉嫌诈骗罪、假冒注册商标罪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记者 李斐 通讯员 陈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