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
“写信真管用”,这是2021年12月13日,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同志上任不久,在宿州市埇桥区接待信访群众时说的一句话。原话是: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论述,依法依规、将心比心做好信访工作,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解决好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切实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
最近看电视剧《狂飙》,让我对这句话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狂》剧正是从“写信”切入,并贯穿剧情始终。
全国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以来,临江省共打掉涉黑组织322个,打掉涉恶集团1275个,成果显著,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行总结表彰,同时部署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并宣布扫黑除恶进入常态化。会后,中央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督导组将一沓群众举报材料交到临江省派驻京海市教育整顿指导组组长徐忠手里,要求主要对京海市查否的案件和重点案件的线索进行回头看和全面梳理,对群众举报一查到底。
京海市黑恶势力猖獗,一连出现几起命案,背后的保护伞更是给扫黑除恶斗争设置了重重障碍。一线公安干警安欣、李响和京海市府研究室谭思言等人不畏强权,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用智慧和鲜血同黑恶势力展开坚决顽强斗争。经过上下努力、精心布局、缜密侦查,一举打掉了以高启强为主犯盘踞京海20年的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还京海市一片晴空。
剧中有两封信读来催人泪下,也让人颇多感慨。
一封是京海市刑侦支队支队长李响被高启盛抱着同归于尽后,用最后一口气将事先写好的遗书交给安欣。信中写道:“安欣,我不奢望你能坚持下去,如果你不希望落到和我一样的境地,请马上离开京海。因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头怪兽,它只不过向我们亮一亮牙齿,就已经足够摧毁我们普通人的一切。生命、尊严、亲人、朋友、爱人,都是他们攻击我们的软肋。我不忍心,让你也虚度光阴,你可以选择烧掉这本日记,忘记我。如果看到这里,你仍选择坚持,孤身奋战,那么祝福你,我的兄弟。”
另一封是时任京海市政法委书记的安长林写给安欣的信:“安欣,还是写信合适,希望你不要笑话我老旧。二十年来,你从一个刚正的青年变成了一个满头白发暮气沉沉的中年,这让我无比心疼,但我知道,暮气和油滑只是伪装,你心中始终装着京海,你写的十几份举报信就是最好的证明。可惜对手的力量远在你我之上,举报信全部石沉大海。如今政法系统的教育整顿工作开始了,这是一记雷霆万钧的重拳,现在指导组已经入驻京海,我向他们介绍了京海的情况,也推荐了你,因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高启强。你这柄利刃终于到了该出鞘的时候。”
面对自己的举报信石沉大海,面对自己的师傅和并肩战斗的战友多人被犯罪团伙诱惑利用腐化堕落,案情侦破一再陷入被动和僵局,安欣的一腔孤勇似乎要化为泡影的绝望时刻,李响和安长林的信无疑像是黑夜里两道电光石火,给了安欣看到光明的信心和必胜的力量。他深知曾经与自己过命的战友、一直以来在背后默默支持鼓励赏识并保护着他的前辈,始终与他站在一起。一定意义上说,京海市扫黑除恶斗争的彻底胜利是写信的胜利,也是信访工作的胜利。《狂飙》之所以一路狂飙,某种程度上也是信的魅力。
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互致问候、互诉衷肠、表达情感、传递友谊、沟通心灵的方式。“见信如面”,人们通过书信可以找到慰藉,读到温暖,倾听烦恼,感受快乐,表达思念与嘱托、鼓励与期待,分享喜怒、哀乐和忧愁……
随着时代的发展,书信往来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今天的年青人几乎对写信多有不屑,有的甚至不知“信”为何物,信渐渐成为了具有文学价值和浪漫主义的“古董”。从这个意义上讲,《狂飙》是在为写信“复活”。只是这种复活的方式有些特别,其中有欢欣鼓舞,也有心酸悲凉。
写信与今天的信访工作紧密相关,是人民群众依法合理诉求、反映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信访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最直接、面对面的群众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的执政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2022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安徽吹响了“一改两为”(改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号角,其中领导干部接信接访就是一项重要内容。一年来,“一改两为”的不断深入,安徽面貌为之一新:越来越多的单位拉高标杆、主动作为,推动工作争先创优;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安徽、投资安徽、期待安徽;信访工作成效显著,首次出现“信升访降”,越来越多的合理诉求得到解决,老百姓打心眼里温暖高兴,写信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权益诉求的“绿色通道”,“写信真管用”也被视为安徽干部清廉、政府清正、政治清明的“代名词”。
随着“一改两为”持续深化、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全面加快,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徽风皖韵的江淮大地,类似《狂飙》上的举报信将少之又少、甚至不会出现,“写信真管用”将逐渐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的一种生活状态,成为新时代的一道“安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