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方庭院,沏一壶清茶,捧一卷闲书,做一场无关风月的徽州梦。吾心安处是黄山,住徽州民宿已成为越来越多人旅游出行的“新标配”。而今,黄山市辖区的徽州民宿占全省民宿的70%以上,颇具规模。2月13日,记者走进黄山市,感受徽州民宿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徽州民宿从兴起到做大做强,解码民宿兴盛之谜。
“徽州民宿”已成品牌
近年来,凭借着独一无二的文化优势、生态优势、旅游优势、区位优势,黄山自带流量,发展民宿基础好、起步早,水到渠成。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全国还处在以A级景区和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时代,黟县西递村猪栏酒吧就已悄然开业,拉开了徽州民宿发展的序幕,一批以古民居古建筑利用改造为主的民宿客栈新业态逐渐兴起。
2015年黄山市首次以“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方式成功召开首届全国民宿大会,推出“徽州民宿”品牌,响亮地提出“民宿,从黄山出发”。2016年黟县荣膺“中国十大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县”称号,2018年黄山市成功跻身全国首批9个“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2020安徽民宿大会在黟县举行,发布黄山市徽州民宿100佳名单,同年20家徽州民宿入选“安徽省百家精品民宿”,成功举办2021中国(黄山)民宿发展大会暨英雄联盟城市英雄争霸赛东大区赛。
目前,黄山市民宿共计2900余家,占安徽省70%以上,年接待超250万人次,经营收入15亿元以上,建成屯溪黎阳、黟县塔川、休宁祖源、徽州区西溪南、黄山区汤口等一批民宿集群。
“宿”外体验留住游人
如何实现从“到此一游”到“到此一留”,是目前许多城市和景区面对的难题。而民宿,超越“宿”的半径,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宿”外体验,成为治愈这个“痛点”的良药。旧街墨野黄山集舍是黟县一家颇具人气的民宿,主打亲子游和徽墨文化。店长介绍说:“每天晚上,我会花约40分钟为顾客讲解徽墨知识,许多小朋友会慕名来打卡。”
位于黄山北门的谭家大院民宿,2022年国庆期间不仅接待了许多团建游客,还承办了一对新人的中式婚礼。黟县丰梧村的隐世无名初民宿,推出绿色健康食疗体系,开设禅修、瑜伽等康养课程,着力构建身心疗愈之所,让游客更好体验自然与生活之美。除此之外,还有以哲学为味道的诗意栖息地——交叉小径的花园、以禅茶文化为特色的山水间·喜新恋旧、以民国风和旗袍为主题的宏村泊隐民国里……给民宿“做加法”,更多元的文旅体验供给正拓展至“宿”外的方方面面。
民宿向个性化、多样化和场景化发展,实现了“民宿+生态农业”“民宿+休闲旅游”“民宿+户外运动”“民宿+康养”“民宿+研学”等百花齐放的融合型经济新业态。以黟县为例,全县民宿旅拍经济年均增长200%,写生基地年均接待写生学生45万人,2016年以来,全县引进重大民宿特色项目31个,总投资超5亿元。
政策加持民宿经济
住在风景里看风景,旅游旺季民宿一房难求。黄山民宿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民宿从业者的坚守与付出,更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据黄山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统筹乡村振兴、文旅产业发展、古建保护利用等相关规划政策,精心谋篇布局,系统安排部署,以标准化规范化引领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突出规划引领,制定《黄山市民宿业发展规划》,出台全省首个民宿政策文件《关于促进徽州民宿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2022年将《黄山市民宿促进和管理条例》纳入地方人大5年立法计划,以“小快灵”立法规范民宿产业有序发展。突出政策牵引,发布《徽州民宿提质增量行动计划》《推进“个转企”促进“徽州民宿”提质增量优惠奖励政策》等,推出民宿贷产品签约138户、放款1.17亿元,帮助民宿业主走出疫情低谷,向中高端化、个性化和精品化方向发展。突出行业主导,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先后成立市县两级民宿协会6个,形成自律共治共享机制,实行民宿业主规范经营承诺制,整合资源、推介产品、共享客源、化解纠纷,有力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
民宿作为一种旧乡愁与新乡土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之为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黄山未来将锚定新目标,继续深挖徽州古建筑的多重价值,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创意思维,打造新场景、融合新业态,不断创优“大黄山”徽州美宿品牌,让更多人在黄山寻找到心中的“诗和远方”,开启向往的生活。(记者 张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