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尘世的编年
——读杜和武文集《随思录》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3-10 14:52:38

□程勇军

让-雅克·卢梭在他那本著名的《忏悔录》里,记述过少年时代和父亲耽于阅读,沉湎在无所事事的时光。坦白的文风历经两百余年,《忏悔录》至今仍为读者喜爱。这种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介入的叙事,对后来现实写作带来有力的影响。卢梭叙述事无巨细,突出的是质疑和纠缠,是对内心幻想的警惕。在这一点上,我不知道杜和武是否无师自通。在我读杜和武的《随思录》之前,他写作的部分小说,有些我曾为最先的读者,有些我是最初的编辑。我注意到他小说中的“储三”,这样一个来自社会底层,在凡俗间表现出瞻前顾后、卑俗奉迎,在内心时刻纠结的人物形象。我以为,这个人物真实地反射出文学对生活的介入。

未打开《随思录》之前,我对书名有片刻的迷惑。翻开从目录即知,这是一部综合小说、散文、游记、日常涂鸦的文本合集,或称《时光流水记》亦未尝不可。在时间和文字里,牵扯其间的是作者对环境和内心双重认识的小心翼翼。写作是一种试探,是作者对在世间苟活的注释。撰写序言的作家程鹰“仔细拜读”,称为作者“坦诚的写作态度心动”,继而借阎连科的言说引出序言结论:杜和武既是一个老实人,又是一个天真汉。

我同意程鹰的评价。认识杜和武,我是通过诗友逸风介绍的。有时路过杜和武琴行,我看到的是下午的阳光在门外闪亮,缩在屋内一角阅读小说的杜和武神色迷茫。一次他跟我说一位诺贝尔文学奖新晋作家的小说不好理解,故事和人物像拼图一样既随意又颇费心思。我拿过那本书,在上面随读随手做上标注。杜和武看到说:我不喜欢别人在书上涂涂画画。这是生活中的杜和武。

小说里的储三生活在家庭和谋生的两个纬度。他有对爱的感情期盼,有对世事无力的莫可奈何。在他小说中,往往会跨地域,以双城的描述来展开故事的叙述,这或许是为了方便结构和情节上的衔接,其源头也或许正是写作者真实的投影。在1980年代,我读过上海文艺出版的瑞士作家迪伦马特剧作《贵妇还乡》和上海译文出版的《迪伦马特小说集》,在貌似荒诞无稽的故事调侃中,迪伦马特书写着现实的虚无,庞杂着人物的空洞。为什么从储三会想到迪伦马特?原因可能在于我读杜和武小说,对储三这一个人物的虚弱形象不够满意。储三是一位来自生活但缺乏个性的人,他经历的日常和迪伦马特描写的日常相当,但储三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没有在庸俗中体现善沦为软弱的动机,其细碎的语言和略显怪异的行径彼此消解,作为普通人标本的储三得不到更普遍的共鸣,这是一种遗憾。好的作品不是通过议论塑造形象,好的细节需要有层叠的环境铺垫。

好在杜和武本人有最平常的心态,并没有更多的想法。他读书、对话、教学,目的是希望生活相对充实。在《随思录》封面里衬,杜和武标注“此真诚之作写给我的孩子、我的家人与我的朋友”。这一句献词,大概体现了杜和武的写作动机。

杜和武有他写句子的方法,如在小说《是否还有一趟爱的火车》里这样一段——

“老街一楼”储三尽地主之谊,殷情地忙前忙后,这热情对他来说是少有的,他秉承传统思想,有朋远方来不亦乐乎,或礼尚往来礼数周到。餐桌前她看上去心情有了改观,大厅人声鼎沸,他甚至多次提高嗓门,才让她明白自己的表达。这场景对他来说似乎是熟悉的,只是桌前对象不同而已。他感到一阵恍惚,去年同样的日子12月18日,他和前妻宴庆生日时喧闹的场景大致相同,时间却无情流逝了365个日子。

——如此语速的推动,使阅读很快从一个场景切换到另一个场景,从一种心情跃入另一种心情。杜和武最擅长的是音乐教学。这也是他文字写作的基础素材之一。他及文中人物的生活都是由音符组成,每段音节会承续一组旋律,而这旋律构成了相对完整的一篇篇作品。这是音乐对文学的帮助,如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回忆录》里,语言的节奏和变化,情感的浪漫和想象的夸张,给作者和读者都带来叙述上的强化或转移。

有鉴于此,我想插一段闲笔。有一次,杜和武请我到屯溪黄山东路地质队门店一菜馆吃饭,我拉了两位同事到场。杜和武拿出收藏多年的一瓶五粮液和其他几种酒款待。席间我让同事喝五粮液,杜和武暗暗着急,一再拿过我的酒壶,要倒上五粮液让我品尝。我说不喜欢掺酒。那一刻杜和武眼神流露出失望,说话声音渐渐低落。这样的情景回头想去,天真的杜和武在热情被冲淡时,有一种被无视的委屈从心底浮出,一如他在文字里的情绪一般无可遮挡。

小说是面对思考和感受的尝试,生活里的随记也有这样的功能。杜和武用浪漫的情感写现实的生存,《随思录》因此被我理解为一个人的心灵自传。在叙事空间上,在叙述细节里,杜和武遵循春夏秋冬的轮回变化,写出日暮晨昏中的情感波动,他笔下的人物是连续的,在形象上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当人生的历程来看。这就是我想称为“俗世编年”的原因。为生活作笔记,历代都有杰出的作品,杜和武有心,希望他能真正地做到“我手写我心”。这就是我不谈杜和武文本的情节和故事,侧重谈他的态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