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岁月砺丹心 芳华铸警魂
——记省未管所(庐州女子监狱)第十监区监区长司凡明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3-20 14:47:27

树必有根,深深扎根在高墙之内的司凡明,也早已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她不屈不挠,任劳任怨,是一棵梓树。

有人说,梓树是“蠢树”,你看初秋之际,寒暖不定,它们又落叶又发芽的,那么忙,那么累,连抬头看一眼天的时间都没有,也不知道歇一歇。

其实,正是它的勤勤恳恳和任劳任怨,人们才对梓树念念在怀:把故乡叫作梓乡,把木匠叫作梓匠,把良材叫作梓材。

38年从警路,岁月在司凡明的脸上写下沧桑,但眉宇间飒爽英气一如从前。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锤炼了意志,永葆政治本色,永葆警察特色。

带动一片森林

2002 年,省未管所成立女犯监区,司凡明主动报名到监区工作。监区是监狱的“最小单位”,事务繁杂、责任重大,必须要以苦干实干为支撑,才能架起监管安全这座桥。这些年来,她把基层的岗位干了个遍,遇到问题想办法,遇到困难扛起来,逐渐摸索出“五勤”工作法,即眼勤、嘴勤、手勤、腿勤、脑勤。

2021年起,司凡明担任十监区党支部书记、监区长。她身体力行,带领党员民警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支部呈现出奋发昂扬的面貌,监区工作有了质的飞跃,并在2022 年荣获“省直机关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对十监区民警张翠来说,疫情风暴来袭的那几年执勤经历,她始终难忘。当时,由于监狱采取疫情防控模式,说不恐惧、不害怕,那是假的。是司凡明捕捉到了张翠的微妙情绪,与她把臂而谈,一场惊慌才终于归于平静。这期间,司凡明没少为她叠被、打饭,像个操不完心的母亲。疫情防控期间,司凡明和张翠等人最长一次封闭执勤达56天。

张翠是教育干事,监区组织的文艺演出节目都由她来具体负责,一台演出耗时耗力,每次在执勤和彩排之间两难的时候,司凡明总会拍拍她的肩:“去忙吧,执勤交给我。”

这样的片段还有很多。司凡明替怀孕的同事顶岗,顶着烈日高温,还替哺乳的同事执勤,不畏辛苦连轴转。长期封闭执勤,身心经历双重考验,赶上备勤,司凡明就会从家里带来由莲子、红枣、桂圆、银耳煲成的“司妈妈爱心汤”。

“这些年,经历了很多、见证了很多、感悟了很多,警服从原来的‘橄榄绿’到现在的‘藏青蓝’,每一次变化都是人民警察发展史的一个剪影,不变的是人民警察为民的初心。”2022年1月10日,司凡明在单位举办的庆祝第二个警察节活动上的发言,打动了台下很多人。

摇动另一棵树

教育改造就像一棵树摇动了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了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了另外一个灵魂。

司凡明来到服刑人员小冯的监舍,手里拿着字帖和书籍。因父母离婚,这个小学便辍学的姑娘,像一匹脱缰失控的野马,懵懵懂懂闯下了一些祸。花样般的年纪,正与司凡明的女儿相仿。

“这是我女儿喜欢的书和字帖,你和她一样聪明,相信你也会喜欢的。”将心比心,以情换情,是司凡明打开小冯这块“顽石”的钥匙。小冯渐渐开始遵规守纪,向素未谋面的“姐姐”靠齐。书,被翻旧了;字帖,一页页笔墨黝黑,线条流动。在司凡明的开导之下,小冯开朗活泼起来,像花蕾绽放开来。

服刑期满,小冯怯生生地对司凡明说:我能不能叫你一声妈妈……

监区里,有一名外省籍少数民族服刑人员,名叫阿金。司凡明查阅她的档案,发现了阿金的与众不同:在其服刑的过去几年里,阿金从未联系过家人,像一叶孤舟。“不行,一定要找到她的家人。”

几经辗转,司凡明终于找到了阿金家乡的村干部,继而帮她找到了家。犹如一只孤飞的风筝,总算重新有了线的牵引。

在教育改造工作中,司凡明坚持法度和温度结合,因人施教,一人一策,用耐心和爱心让关怀“升温”,让一个个迷途灵魂回到正轨。

撑出一片绿荫

一棵树,总会为别人撑出一大片绿荫。对司凡明来说,这绿荫是要拆开的,又无法平均分配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对于这种幸福,司凡明望而不可攀。

早同兄弟姐妹商定,退休后,一起好好陪陪母亲。可母亲,没能等到那个时候,为此司凡明感到无尽的亏欠与遗憾。

这么多年,家人对她的缺席已经习以为常,也只能照单全收。38年的警龄,38个春节,司凡明错过了一大半。老伴走了几年,司凡明坚持与老人们同住。每每离家,91岁的老公公便叮嘱她:“别太辛苦了。”

小外孙出生在2020年1月,正逢疫情来临。三年“抗疫”终于迎来春暖花开,三岁的小外孙,却还是认不得司凡明这个陌生的外婆。

司凡明把荫凉更多地留在了高墙之内。多少个夜晚,当监区的灯光一盏盏熄了,从那最后亮着一盏灯的窗口,一定会发现司凡明的身影。

她扎扎实实干好每一件平常事,用热爱与执着浸润无悔岁月,先后获得“安徽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2022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等荣誉。

(文中服刑人员均为化名)

(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程筠 李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