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记者从怀宁县司法局获悉,近年来,该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结合地方实际,精心打造法治文化、法治创建、法治红色、法治乡音四大特色普法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日益浓厚。
文化浸润法治,打造法治文化品牌。为探索特色法治文化,不断提升民众法治素养,该局在县文化馆成立了怀宁县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基地,积极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创作了一批法治戏曲、书法、绘画、微视频、动漫等多种形式的法治文化作品,并多次举办法治文化作品征集大赛,激发民众的创作热情。基地成立以来,共创作了法治故事300多篇,法治漫画400余幅,法治动漫、微视频60多部,荣获了国家、省、市法治文化作品各类奖项10余项,其中,该县查爱丽创作的法治平面类漫画作品《法治照亮人生》荣获全国大赛二等奖。
坚持“四级同创”,打造法治创建品牌。扎实开展国家和省、市、县四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同创,该局用3年时间(2021年-2023年)在全县实现“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覆盖。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达到国家、省、市和县级标准的,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村(社区)给予国家级8万元、省级6万元、市级4万元、县级2万元的资金补助。截至目前,全县243个村(社区)已成功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6个,创建数量和覆盖率全市前列,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7个、市级95个、县级72个。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普法阵地,真正让老百姓出门看法、抬头见法、心中有法。
法治融入党建,打造法治红色品牌。该局将普法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党员春训班期间上法治课,通过县法宣办统一制作的法润乡村社区专项巡讲PPT讲稿,用真实案例,以案释法,图文并茂的讲述了反电信诈骗、离婚经济补偿、非法上访、农村宅基地的继承和买卖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把“无声的法律条文”变成“有声的宣传语言”,取得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教育效果。
普法与广播结合,打造法治乡音品牌。为畅通普法宣传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该局深入推进“法治乡音大喇叭”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征集选取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以案说法、法治故事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音频,精心制作音频内容,利用3000多个乡村大喇叭在,县、乡、村层面实现全覆盖,“云上课堂”送上法律“干货”,每周固定时间段播放,让乡村普法大喇叭成为农村普法的“好帮手”。进村入户实地调研,加强监督检查,了解收听大喇叭的实效情况,并通过群众的反馈,对播放节目进行适时调整。
怀宁县将继续推进特色普法品牌打造,坚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以法育人,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和日常习惯,持续推动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通讯员 肖重强 李享 记者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