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愿和张湾村来一场美丽相约
来源:尹莹莹 阅读量:10000 2023-04-19 17:17:19

乡愁,是情怀,是几代人魂牵梦绕的记忆,是内心深处田园牧歌般的纯真乐园,是我咿呀学语时的摇篮,是伴随快乐童年清澈的河水,欢蹦的河鱼,香甜的瓜果,整张河冻结成冰的溜冰场……还有奶奶吱呀的织布机,纺线车……

乡愁的路很长,长到我幼时的脚无法丈量,长到没有回忆的尽头……城镇化的发展,遗失了我们几代人的乡土故园,故乡渐行渐远,逝去的是乡愁,还有乡愁里的亲人……像鲁迅回不去的故乡,更是那消失的少年润土。可乡愁是我们踏遍千山万水都要回归的精神家园,我们终究和它灵魂相约……

走进张湾

张湾位于茨淮新河北畔,阜阳市颍东区阜埠路西侧,穿越两面碧波潺潺、宽阔渺远水面的茨淮新河插花枢纽闸,左转下来,恍若间被尘世遗忘,眼前只有一望无际的麦田,和笔直的乡间道路,显得幽深宁静,再左转走不到几百米,就看张湾后寨的标识,目及处,屋舍俨然,道路整齐,房前屋后,分畦列亩,佳蔬菜花,生机盎然,伴随着叽叽喳喳的鸟鸣,仿佛来到了陶老先生的桃花源中,徜徉漫步其中,整齐干净的水泥小路被低矮,丛密的桃树掩映,脚下的每一砖,墙上的每一副画,连竹篱掩映的厕所,都似漫不经心的自然,而又独具匠心的细致,房屋后的鸡在青砖筑的鸡圈里自在散步,骄傲的鹅栅栏内嗷嗷欢叫,村内休闲小广场,议事广场,整洁有序,几个孩童在里面追赶打闹,地面和墙面铺设的饱经岁月沧桑的旧青砖、旧红砖,交相辉映,无言地诉说张湾的故事,像走入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儿时的记忆,路口处,几个村庄野老,聚在一起,抽着旱烟,似在忆前尘往事…

前尘往事,是的,张湾故事很长,但那些浩瀚如烟的过往岁月中,没有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没有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她们是一个个平凡的生命,但她们一代又一代辛勤奋斗、不畏艰难,无私奉献、默默用勤劳和质朴的双手,书写时代的诗篇,上世纪70年代,为了淮河两岸水患变为水利 ,无数个张湾人离开原本的故土,迁居于此地,离开故园的他们又投入到茨准新河的开挖当中。

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来到一个农家院落,院中迎面6 间并排红砖的平瓦房,这就是张湾的茨准新河纪念馆。院内那颗百年的枣树共同见证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岁月,左边砖墙写着“为乡村写史 为农民立传”醒目大字,冉庙乡为了记录呈现当年那段历史,讴歌艰苦奉献的农民精神,寻找文献资料,寻访人物原型,收集开挖实物,开展“茨淮新河”征文等活动,向我们徐徐展现了这个为农民写史的纪念馆。展馆的照片、历史文件、资料,独轮车、蓑衣、还有当年民工发明“拉坡机”实物,给我们拉回了那段艰苦的岁月,仿佛置身于那个热血沸腾的浩瀚工程。

茨淮新河于1971年动工,是由皖北人民亲手开掘出来的人工河,它上起颍河左岸茨河铺,截引黑茨河、西淝河、芡河等原有水系,经阜阳市、利辛县、蒙城县,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蚌埠市怀远县,于荆山南涂山东入淮河,全长134.2公里。历经10个冬春,于1980年完成了插花以下110公里河道的全部土方工程。据当年参与工程的张湾老人张文献回忆,茨淮新河开挖时,国家还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土方的开挖和运输全靠人力,基本上都是用锹锨挖土,用肩挑土,用架子车运土。河面开挖一般都是在每年的秋收结束,冬小麦种好后时间。那时天气非常寒冷,有的人还光着脊梁,有的人打着赤脚,鞋子磨破了就用麻绳系着。手上不知磨破了多少血泡,肩膀上不知增厚了多少了老茧,硬生生地挖出了是新中国第一条最长的人工运河。张湾村先后200多人浩浩荡荡参与那个浩大的工程,张湾派出去挖河的人要拉着驾车,徒步走30多里路,到分配给他们的孙大营河段去上工,住在临时搭建帐篷里,每就天不亮开工,每天见不到太阳收工,中午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但他们不怕苦,就怕分给自己的河工落后,争先恐后,争分夺秒,不看到工地上收工的大旗挥下,是绝不会休息的。

碧水悠悠,不舍昼夜。距离茨淮新河的开挖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而今茨淮新河正在发挥着防洪、蓄水、灌溉、航运、景观等各项效应,当年参与建设的张湾人的资料影像展示在纪念馆里,向我们讲述着当年的悠悠岁月……

张湾的嬗变

乡愁是农耕文明的产物,而现代农村生产方式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循环的小农生产方式,不需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他们在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中又回归了自然。由于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昔日的张湾也曾脏乱差,垃圾乱堆、乱放,河塘污水横流,党组织软弱涣散,是当时村庄环境、经济发展最为落实后的村,也是一个处于末位的贫困村。几年来,颍东区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厕所革命,2021年张湾又申报省级美丽中心村,在冉庙乡党委、政府彻底要将张湾改头换面的坚定决心下,将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村两委干部季度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实行“末位席”制度,抓班子、带队伍、集党员、聚民心,不断提升乡村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聚焦人居环境整治的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突出问题,同步推进无害化卫生改厕的改造和决粪污处理利用,逐步解决人居环境痛点难点问题,张湾的自然环境,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才造就了如今的“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水墨田园。2022年冉庙张湾在全市美丽乡村考核中,获得成为省级中心村一类村称号,成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典范。

乡愁的美,还有那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情。张湾村庄为集中搬迁合成的村庄,因此姓氏较多,村庄内素有积怨,一些村民之间素不往来,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冉庙乡率先试点“红管家”乡村治理工作机制,聘用村内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五老”,组建宣传员、帮扶员、网格员、调解员、信息员、督导员工作队伍,发展培育“红管家”46人,推动问题解决不出庄,形成网格管事、五老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的综合乡村工作法。村里邻里纠纷,家长里短,都有“五老”来积极化解,一句话气顺了,一顿交流,矛盾化解了。冉庙乡还多种举措调动群众参与村庄建设的主动性,让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让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大家的事大家商量办,中心村建设从2020年6开始,大到村庄的规划、选址,小到绿化树种的选择,多次召开群众现场会、村民代表会,收集群众意见,还组织村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全程参与中心村的建设。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凝聚人心,村庄的居住环境好了,村民的集体荣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问起村口乡亲,村庄的环境变化,她们都骄傲地说,“俺们每家每户都有下水井,俺村三个广场呢”,村民还自发捐款为村庄安装路灯,每到夏天,村庄道路两侧的桃树、梨树都挂满了果实,可村民从不会随意攀采,她们爱护自己的家园,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邻里之间都谁家有事,村民都积极帮忙帮衬,村外的人去张湾,遇到村民,她们肯定会热情地和你打招呼,问你去哪里,到谁家,忙着给你引路介绍,浓郁而淳朴乡情在张湾散发而来……

乡愁是中华农耕文化的赓续传承,乡愁是中国文人墨客几千年来“ 守拙归园田 ”的梦想,乡愁是天人和一的人生境界。乡愁更是在传承中丰富、创新、发展的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炊烟又起,来吧,体验新一代乡愁,和张湾来一场美丽相约。(尹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