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精准突破推动诉源科学治理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4-21 15:37:13

诉源治理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2022年以来,蒙城县人民法院积极拓宽思路,依托多元联动、优化配置、源头预防等方式,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聚焦诉讼前端

以多元解纷促矛盾实质化解

“涉及这么多人,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调解成功,非常感谢,你太辛苦了。”调解协议签订时,案件当事人对蒙城县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于效英说。

蒙城县某公司因追偿权纠纷将某科技公司和16名保证人告上法庭,要求公司偿还代偿款161万余元,16名保证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今年3月,案件进入诉前调解程序。

于效英详细查看卷宗,与18名原被告逐个电话沟通,详细了解真实需求和争议焦点,面对被告人数多、电话联系不上、异地阻隔等困难,她多次到公司实地走访,与负责人面对面商讨还款事宜,反复释法说理,经过不懈努力,原被告达成初步调解意向。“三年疫情影响,大家都不容易,企业持续发展,才能顺利还款。”考虑到企业资金有限,于效英又主动与原告做工作,降低了原定的利息,同时原被告之间达成分期付款初步意向。调解协议拟好了,但想让18名当事人全部在调解书上签字不容易。针对个别当事人在外地等情况,于效英就利用在线调解小程序,逐个联系、挨个签字,最终利用一周时间促使18名当事人全部签字确认。从着手调解到成功,仅用了10天左右时间。

于效英是蒙城县人民法院多元解纷力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蒙城县人民法院紧扣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五个关键词,积极汇聚多元解纷力量,选聘129名由退休法官和街道干部等群体组成的特邀调解员队伍,与14家县直单位和行业组织搭建14个诉调对接机制,提高诉前调解专业化水平。2022年以来,全院委派调解案件9469件,调解成功7559件,成功率近80%。

“多元调解力量的加入,改变了以往法官‘孤军奋战’局面,促使大量纠纷实现诉前分流或‘稀释’,既缓解了法官办案压力,又能快速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蒙城县人民法院立案庭相关负责人说。

锚定诉中效率

以速裁快审优化群众打官司体验

“以前感觉打官司很漫长,没想到这么快。”在拿到民事判决书时,当事人李某向民事速裁团队法官如是说。

李某因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向法院起诉,根据案件标的额和事实情况,案件被分到民事速裁团队法官手中,法官根据案件特点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促使李某不到2周时间就拿到了判决,便利、快捷的审理方式得到了当事人的肯定。

“进入庭审的案件特点不一,要想实现高效审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进行繁简分流,实现有限审判资源的高效配置。”蒙城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先锋介绍,自2019年11月起,该院统筹全院司法资源,建立民事速裁团队,案件立案后依案由、标的额、案情等进行分流,实现不同案件快速审理。

案件审理中,速裁团队积极利用简易、小额诉讼程序缩短办理时间,提高案件效率。2022年,速裁团队法官办理院直民事案件占比达42.25%,93.53%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平均审理周期缩短12.53天,一审服判息诉率较全院增加4.31个百分点。

夯实基层基础

以创新之举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蒙城县立仓镇的耿某年过八旬,育有三儿两女。2021年12月,因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他向蒙城县人民法院提交诉状,要求5名子女承担赡养义务。

“老人赡养、子女较多、矛盾尖锐……”双涧法庭庭长邸建认为,该类案件虽案情简单,但老人与子女的积怨已久,如果法院一判了之,无法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基于这种情况,法庭向当事人所在村委会开出“综派单”,同时开展巡回审判,庭审过程中,旁听群众利用与当事人的“亲”“近”关系充当“临时调解员”,最终,持续多年的积怨在众人合力调解下圆满化解。

“让群众参与,促基层和谐,提治理效能。”邸建介绍,针对基层地区易发多发的老人赡养、离婚、排除妨害等纠纷,他们在综合研判案件基础上,积极向当事人属地部门发出“综派单”,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熟悉事”“热心肠”“常监督”“带一片”优势,同时法庭工作人员定期深入各村委会开展培训,通过“输血”变“造血”,画出案结事了“最大同心圆”。

同时,该院按照“一乡镇、一站点”要求,在蒙城县王集乡、三义镇等10个未设立基层法庭的乡镇实现诉讼服务点(法官联络室)全覆盖,选聘一至两名特邀调解员充实到服务点,法官定期驻点办公,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并指导特邀调解员开展工作,就地就近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机构设立以来,累计结案664件,化解616件,诉前化解成功率92.77%。

消除纠纷诱因

以良好社风民风引导矛盾止于未发

“大家在借钱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同时还要考虑对方还款能力,借条要有出借人、借款人、还款时间、利息……”这是蒙城县人民法院志愿者向过往群众现场普法的场景,通过详细讲解民间借贷的注意事项,让群众提高借款风险防范意识和维权能力。

蒙城县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赵经光介绍,2022年以来,普法志愿者已累计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66场次,通过深入乡村、走进广场、走访企业,面对面为群众讲解有关民间借贷、土地权使用、合同签订、消费者维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促使当事人知悉民事权利、规避法律风险,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纠纷的形成。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任何时候我们都要遵守。”在蒙城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现场,法官融入法理情,就一起赡养纠纷案主动向周围群众释法说理,旁听群众也受到教育,表示要自觉孝顺父母、履行应尽义务。

2022年至今,蒙城县人民法院先后组织巡回审判20余场次,庭审地点多选在村部广场、田间地头、家门口,庭审过程中,法官将法律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为一体,推动基层形成崇法尚德良好风尚,以良好社风民风预防和减少纠纷。

“推深做实诉源治理,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法院责无旁贷。”蒙城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贝贝介绍,下一步,该院将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能动履职,推动诉源治理实现“调解力量广、资源配置优、群众评价高、社会效果好”目标,充分发挥基层法院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贡献积极力量。(记者 常振龙 通讯员 许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