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 ,萧县刘套镇如期举办了第31届桃花笔会,笔会规模盛大,合肥、宿州、萧县、刘套镇及周边江苏、山东、河南等地500多名书画家参与盛会,规模空前。自2018年底,萧县刘套镇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来,“桃花笔会”影响日渐显著,为刘套镇培养1000多名书画人才,目前该镇有11名中美协、中书协会员,50多名安徽省书协、美协会员;书画产业蓬勃发展,每年书画成交额5000万元,农民书画家收入大幅增加,昔日“泥腿子”、“下里巴人”变身为“阳春白雪”,吃上文化产业这个“大餐”。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与宿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萧县刘套镇文化站长陆中华息息相关。
刘套镇座落在萧县北部的黄河故道上,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著名书画家萧龙士、刘惠民、郑正先生的家乡,当地群众酷爱书画艺术,文化底蕴深厚。2016年,陆中华任职镇文化站长后,一方面强化农民书画队伍建设,邀请著名书画家前来讲学、授课、指导创作,一方面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文化站打造成文化大院,营造浓厚的书画氛围。2018年初,在萧县文化局指导下,陆中华积极申报“安徽省民间书画艺术之乡”,打造刘套镇农民书画品牌。由于准备充分,材料翔实,2018年底,刘套镇申报材料一路过关斩将,不仅被评为“安徽省民间书画艺术之乡”,还出乎意料地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光荣称号。刘套镇党委、政府顺势而为,决心走“品牌变产业、收藏变收入、爱好变技能”之路,把发展书画产业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互联网+书画”和“书画+乡村旅游”的方式,努力把农民的书画艺术作品转化成商品,借助“桃花笔会”东风,该镇每年书画成交额都在5000万元以上,镇上20余家书画店,家家生意火爆,顾客盈门,同时,农民书画家们也不断接到邀约,赴外地参加书画笔会、为美丽乡村创作墙体画等,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2019年,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陆中华发挥文化助力脱贫攻坚扶贫扶志作用,开展书画义卖公益活动,动员书画家们创作一批优秀作品,公开拍卖,募集关爱资金10万元,对刘套镇困难群众进行精准帮扶,帮助他们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奔向美好新生活的信心,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陆中华的引导和帮助下,残疾人夏乾利的书画创作和销售蒸蒸日上,作品远销到合肥、南京等地,借助文化产业过上了小康生活。
刘套镇盛产桃子,是著名的“桃乡”,桃树不断更新换代,产生大量桃木资源,如何变废为宝?陆中华独辟蹊径,带动画家,在桃木板上作画,进行桃木工艺品深加工,深受消费者欢迎,既增加了果农和画家的收入,还延伸了书画和果树种植业的产业链条。
陆中华善于借助媒体东风,宣传刘套农民书画,每有主流媒体前来采访,总是积极配合、认真组织书画活动,该镇农民书画创作和产业盛况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沿着高速看中国》、安徽卫视《夜线60分——咱们村有绝活》、《千年古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画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扩大了民间书画艺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为在推进“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果转化方面成效显著,2021年底,陆中华获得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称号;2022年,萧县刘套镇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杨坤 记者 江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