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三公里”圈出就业幸福感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4-24 10:31:53

通过扫描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就能进入“社区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在这里,居民可以了解到一定区域范围内中小企业的用工和岗位需求,企业可以发布岗位并主动联系有求职意向的合适人选,这也让“离家近”的就业梦成为现实。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千家万户。自2019年起,省城合肥倾力打造“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开发社区周边岗位,精准对接社区居民就业需求,探索出了一条新时代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新路径。

“三公里”如何圈出就业幸福感、圈出民生大文章?近日,记者来到省2022年度“三公里”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合肥市庐阳区亳州路街道滨南社区进行探访。

家住元一滨水城的孟亚楠是一名全职宝妈,今年孩子上小学后,便打算找一份家门口的工作,时间能够相对自由一点,既能照顾家庭,也能补贴一点家用,然而找了一圈后发现,不是时间固定就是离家太远,总是与预期不符。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楼栋张贴的“社区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宣传单,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扫码进入了“社区快聘”小程序,发现不仅可以选择就业类型,还有“离家近”等贴心选项,最终在一堆信息中,她成功应聘成为自家小区物业的一名兼职楼管。

孟亚楠扫描的小程序码,如今已经广泛张贴在全市各小区宣传栏、物业中心等显眼位置,此外,居民们还可以通过“社区招聘管理服务”和“新安人才网E聘”两大就业功能端线上找工作。记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庐阳区就以“互联网+社区就业”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推出社区“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构建了三大就业功能端为支撑的智慧就业系统,当年12月,平台在滨南社区正式上线应用。

“有了平台还不够,还要让更多人知道并用好这个平台。”滨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桂兰告诉记者,滨南社区有居民5000多户12000多人,劳动年龄段人口将近一半,为了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社区工作人员不仅广泛张贴宣传材料,还逐门逐户进行摸排,引导劳动者进行注册登记。为了扩大影响面,社区还依托各类大型招聘会进行宣传,并针对来社区登记失业、进行大龄人员认定的居民现场引导信息填报。范贤辰对此印象深刻,作为社区的“人社服务专员”,过去几年里,辖区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他跑了八成以上,大家也亲切地称他为社区“荐岗专员”。

除了摸清有就业意向的群体底数,社区的目光也聚焦在三公里范围内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身上。员工的稳定性是企业招工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社区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招聘的员工都是附近的居民,通勤时间短,就业稳定性更好,符合不少企业的用工需求。

“我们地处老城区,小个体多,酒店、餐饮等场所岗位需求大,也比较多元。”在“摸家底”的过程中,范贤辰清楚地感受到,居民的就业愿望强烈,企业的用工需求也强烈,但二者之间存在信息屏障,很难实现“双向奔赴”,这更让他意识到平台的重要性。

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如今滨南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累计注册企业941家、在招岗位4421个,访问总数超36万人次、注册求职人数2200人,累计成功就业179人。今年48岁的张群就是其中一员,之前她一直在外打零工,去年过完年后,就没再出门,希望在家门口就近找个工作。然而年龄大,又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情急之下,她向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咨询。接待她的正是范贤辰,不仅为她申报了“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还向她推荐了三公里就业平台,在范贤辰的帮助下,很快,她就通过平台成功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一直干到现在。

在这样一个免费求职发布岗位平台,如何确保网络平台求职者和岗位信息的真实性?在平台对信息进行初步核实的基础上,范贤辰总会多看两眼,多做一步。企业登记地址不对、招工岗位有明显的不良导向、求职者信息存在疑问……这些问题都逃不过范贤辰的眼睛,他告诉记者,工作中不仅会关注劳动者在社保平台和省智慧就业平台上的相关信息,还会核查企业的资质和岗位的真实性,同时常态化跟踪求职者和招工方进展,避免“僵尸岗位”等存在。为保障职工权益,对职工反映的问题和求助,社区都将积极协调处理,解决不了的,也将协助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寻求调解或仲裁处理。(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