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当工作人员搬出纸箱时,73岁的夏业干老人的目光就牢牢锁定在那些纸箱上了。纸箱里是他毕生的珍藏——7538件票据、证书、书信等承载了无数记忆和情感的老物件,如今,他将这些全部无偿捐赠给了马鞍山市档案馆。
今年73岁的夏业干是马鞍山市雨山区佳山乡一名老党员。夏老有一项特别的习惯,就是喜欢收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布票、粮票、景点门票,获奖证书和奖章,专为住宿开具的单位介绍信,女儿出生时的日历,自行车驾驶证等等,从青丝到白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被他认真地留存和记录下来。从老人珍藏的图册中,记者看到了大红色塑料封皮的“自行车驾驶证”,还看到了最早的采石矶风景区门票,雨山湖公园门票,以及不同时期的粮票、布票、油票,手稿、书信,极为少见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报纸等等。
“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想不到,在上个世纪六七八十年代,吃饭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煤球票、棉花票、豆腐票、肥皂票等等,总之,没票你啥都买不到……”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夏业干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有着更深的体会。因而,每每翻阅这些老物件,夏老的内心就充满了无限的感怀。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夏业干将自己收藏的4000余张景点门票分门别类整理成了名山、名川、名园、名迹等,编纂成册,纪念新中国走过的70年光辉岁月。
“夏老的捐赠,进一步丰富了我们马鞍山的馆藏资源,填补了我馆家庭档案的空白。夏老的收藏,从一个侧面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他的藏品多达7000多件,无论是数量还是保存的完好度,都堪称全市第一人。”马鞍山市档案馆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馆内将对夏业干的7000多件私人藏品进行进一步的归类和整理,然后考虑面向市民公开展出,让这些记载着时代变迁的藏品永远鲜活。(记者 李小平 通讯员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