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蚌埠”住了!
因为,“蚌埠”再次在网络上走红。
近日,电视剧《长月烬明》火爆银幕,自4月6日播出后,连续打破多项播放纪录。正当大家在为桑酒和冥夜的爱情故事唏嘘不已时,细心网友发现,一个是墨河蚌族公主,一个是东海蛟龙,这不正是蚌埠的河蚌姑娘和南北分界线上的那条龙吗?
有“珠城”美誉的蚌埠,市内有两大地标建筑——河蚌姑娘雕塑和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更巧的是,蚌埠还有个地方叫沫河口,谐音正是剧中的“墨河”;而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的一侧,便是东海大道。
因与剧情高度“吻合”,蚌埠迅速跃升网红目的地,引来不少游客观光。蚌埠市民更是发出热情邀请,“请大家来蚌埠张公山看桑酒,到龙子湖会冥夜,吃个烧饼夹里脊,再来份小龙虾”。
4月22日晚间,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冒雨深入市区部分特色街区和景点,专题调研夜市经济发展情况。
黄晓武来到龙子湖公园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和张公山公园珍珠女雕塑旁,实地察看周边服务设施配备情况,并看望慰问正在执勤的民警和志愿服务人员。“要把最佳打卡位置留给来蚌游客。”看到正在拍照的游客,他要求各有关部门切实做好“网红打卡点”周边餐饮服务、设施配套、安全保障等工作,努力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
五一假期临近,不断有外地游客涌入蚌埠。人气“爆棚”,也考验着一座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智慧与能力。社会治安如何加强、营商环境是否优良、矛盾纠纷如何化解、投诉渠道是否畅通……这些问题,既关系着游客们的安心与舒心,也关系着这座城市的美誉度。
近日,本报记者深入采访蚌埠市各政法单位,试图了解一座网红城市的基层管理经验。
A “河湖长+检察长”两长制,共同守护淮上明珠
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位于蚌埠龙子湖公园内,这座红蓝配色的钢管雕塑,是韩美林大师的作品。八根钢管,蓝色象征着北方的严寒,红色则寓意着南方的温暖;中间一颗珍珠,是因蚌埠自古盛产珍珠,寓意“珠城”。
中国南北分界线为什么会在蚌埠?因为这座城市,正好位于秦岭—淮河分界线之上,淮河穿城而过,蚌埠自古便为开蚌采珠之地,因此得名蚌埠。
作为“淮上明珠”,蚌埠一直以丰富的水资源为傲。如何守护好碧水,让这颗明珠永葆亮色,也成为城市守护者们肩上的重任。蚌埠市在“河湖长+检察长”的协作机制中,以河湖“清四乱”、联合巡查、生态修复、重点问题督办四项重点工作为抓手,以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为支撑,积极助推河长会议各成员单位的依法履职。
2020年7月,淮上区人大常委会曾向区人民检察院交办人大代表关于“加强北淝河跨界水污染整治公益诉讼保护的意见”。淮上区检察院遂依托“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联合河长办,采用无人机等方式核查,发现反映情况属实。蚌埠市人民检察院遂指定由下游损害结果地的淮上区检察院管辖,并成立专案组指导办案。淮上区检察院于2020年10月29日立案。
经调查查明,某县经开区管委会具有环境治理、监管等法定职责,但园区垃圾和污水处理能力不足。2020年11月2日,淮上区检察院向经开区管委会制发检察建议,要求依法履行属地监管职责,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清理垃圾、整治水体污染,建立园区垃圾处理和监管长效机制。在案件审理阶段,16名淮上区人大代表应邀参加庭审观摩,对检察机关案件化办理代表意见,以诉讼形式推动跨流域水污染问题治理表示赞同。庭审后,该县政府、经开区管委会多次邀请检察机关会商整改措施,最终实现工业园区污水达标排放。
2022年3月3日,最高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全国8件检察公益诉讼“回头看”跟进监督典型案例,淮上区检察院督促治理“北淝河跨界水污染问题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检察公益诉讼五周年好案件,也是我省唯一一个入选案例。
在“河湖长+检察长”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中,蚌埠市检察机关还积极开展跨行政区划协作,与皖北沿淮7市及江苏省宿迁市等检察机关建立跨区域、跨断面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共同守护淮河绿水。
B 你来“冥夜桑酒”,我来守护安全
美丽的淮河,特色的地方美食,爆红的仙侠故事,加上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大量游客前来蚌埠看“冥夜”品“桑酒”。网络的爆红,给这座城市既带来惊喜“流量”,也给城市管理者们带来严峻考验。
4月21日上午7点多,记者来到龙子湖畔的中国南北分界线标志旁采访。此刻虽然天气还有些微寒,但公园里已聚集很多人,既有前来晨练的市民,也能看到不少网红正在直播。让人安心的是,一早就有警察队伍在公园巡逻,带队的正是龙湖派出所的冯警官。
“我们龙湖派出所每日对龙湖公园、古民居公园、汤和墓公园、栖岩寺、烈士陵园等景区不间断巡逻。在南北分界线还设有固定岗亭,保安24小时值守。”冯警官告诉记者,“分界线景点近期仅一起警情,系附近居民认为网友直播唱歌扰民,民警及时劝导,把音响调小,当事人也表示理解。因处置及时,问题现场就得到完满解决。”
据了解,4月以来,蚌埠市全市景区类警情总体平稳。随着游客不断增加,禹会公安分局周密部署,科学调配警力,实行所队联动,提前对景区各出入口、安全隐患重点部位进行排查,制定各项应急处置预案,并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安全责任和主体责任,做到情况清底数明。
4月27日,蚌埠市首届文化旅游美食节即将开幕。为弘扬五四精神、展现青春力量,蚌埠市还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青年大学志愿者服务活动。
4月21日傍晚,首批10名大学生志愿者率先到岗报到。根据志愿服务需要,分成两队,分派到青创市集、张公山公园进行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们热情饱满地为前来咨询的游客介绍家乡风景美食,维护现场秩序,守护游客人身安全,展现新时代新青年新力量。
据悉,此次志愿服务活动将持续到“五一”假期结束,参与的大学生志愿者预计达100余人次。他们热情而专业的付出,也在展现蚌埠的青春力量。
大量外地游客涌入,确实给并不算传统旅游城市的蚌埠,带来不小接待压力。如何规范商户经营,让游客玩得尽兴;如何规范酒店管理,让游客休息好;如何管理好公共交通服务,让客人能顺畅出行……
4月24日,记者在酒店偶遇前来检查的张警官,他介绍说:“我们主要对酒店是否落实‘一人一证、一日一传’工作制度,是否存在‘不登记住宿’‘一人登记多人住宿’‘冒用他人身份住宿’‘登记信息延迟’等情况进行检查。同时,还对安全通道的使用、消防灭火器材的配备、应急照明灯、视频监控设施是否完好进行重点检查,并提醒酒店负责人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确保住宿行业安全稳定。”
为让外地游客能更加无忧出行,禹会区在青创街南北出入口、湖边小路还分别设置了志愿服务岗,准备了小药箱、雨伞、美食地图等,为游客提供道路、网红店铺指引以及物品临时寄存等服务,区市场监管局安排执法人员每日在主要路段不间断巡查,对食品安全、明码标价进行重点监管,随时受理游客投诉举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积跬步才能至千里,正因在点滴细节上的用心与尽心,游客的满意度才一点一滴积累起来。大家纷纷点赞,蚌埠不愧是蚌族公主的故乡。
C 多元解纷机制,护航社会稳定
近年来,蚌埠市政法机关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线,持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筑牢市域社会和谐稳定根基。
目前,蚌埠市共建成四级全覆盖调解组织1285个,培育“老支”等品牌调解室40余个。并在住建、交通等部门建立行政调解机制,在医疗、婚姻家庭等领域成立专业调解组织69个。组建市金调委、市知识产权纠纷调委会、市金融仲裁院等,率先建立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人民调解工作站。其中,长青乡调委会还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不仅如此,还配强专职力量,100%乡街配备不少于2名、50%以上村居配备1名以上专职调解员,100%村居配备法律顾问。其中,支令峰、马涛等还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打造专业化调解模式,优化服务效能。其中,在警民联调方面,创新推行“1+2+1”工作模式,即派出所1名领导负责统筹警民联调室工作,配备2名坐班专职人民调解员,警民联调室覆盖率100%。为了进一步探索诉源治理,市县两级全部建成标准化诉调对接平台,邀请银行、保险等57个行业组织、434名调解员进驻法院诉服中心,为来诉群众提供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同时,在省内率先建立诉裁对接中心,组建首席仲裁员人才库,向法院派驻仲裁庭,推动矛盾源头预防、前端化解。
另外,蚌埠市政法机关依托信息化建设,智慧赋能矛盾化解最前端。打造综治视联网在线指挥调解平台,依托四级贯通1200余个综治视联网点位,打通远程调解线上系统。推行“一张表”智能预警督办系统,汇聚统一口径、三色预警、归口处置等功能,实现纠纷一键上传,全流程掌上跟踪,起到“智辅决策”效果。还建成全省首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在线调解室,运用“云上法庭”终端对接法院调解平台,在金融纠纷、诉调对接等领域实现纠纷在线调处,实现网上立案、调解、司法确认。
时代在不断进步,营商环境的打造与升级同样也不例外。站位新时代要求,打造营商环境,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以此提高市场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
从淄博到蚌埠,一座城市走红的背后,与当地政府部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商家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给消费者营造了诚信、便捷、舒心的环境都密不可分。不少蚌埠市民也反映,自从龙子湖畔的那条龙火了后,感觉城市里的年轻人突然变多了,整个城市也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了。
网络爆红,是一座城市可乘的流量“东风”,但日常工作的细致务实,市域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真正锻造出乘风破浪的大船,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腾飞,让“爆红”变“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