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调解案件74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累计兑现赔偿款2.4亿元……5月6日,利辛县道交事故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调解员们向记者展示了他们4年多来的“成绩单”。据悉,这个“调解天团”由8名公检法部门人员组成,其中7人已退休。不论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日的休息时间,他们都会根据当事人的需要早到晚走,“我们都是共产党员,退休后都想发挥发挥余热,尽我们的能力为群众办点实事。”
把“剑拔弩张”变“握手言和”
3月22日,利辛县道交事故多元化解中心。
“你把赔偿款打给他,你们这个事就结束了,双方都不能再找对方后账。”调解员潘化奎通过线上调解平台和王某进行沟通,为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划上了句号。
3月20日,王某驾驶的小轿车与李某驾驶的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李某受伤、车辆受损。李某向利辛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该案委派给潘化奎进行诉前调解。一天的时间,潘化奎就让双方握手言和,“事情本来也不严重,我调解的时候发现双方也都很通情达理,小轿车的驾驶员赔偿了伤者医药费,还多给了几百块钱的修车钱”。
2021年,从利辛法院退休的潘化奎来到这里,成为一名调解员。
“我都是60岁的人了,刚开始接触调解平台的时候很不习惯,操作也不熟练。”潘化奎说,在化解中心其他几个老伙计的帮助下,他对调解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尤其是感受到了线上调解带来的便利——既方便了外地当事人,又能实时记录调解过程,防止当事人反悔,提高调解效率。
除了潘化奎,在这个3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里,还有其他7名调解员,他们平均每天可以成功调解5件左右的道交事故纠纷。
“发挥余热做调解工作,就是在为群众办实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道路交通事故越来越多,产生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交警部门和法院的压力水涨船高。为了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18年6月1号,利辛法院和利辛公安交警部门联合成立利辛县交通事故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办公地点设在公安交警事故中队,并聘请4位退休的公检法人员担任特邀调解员。
从公安系统退休的张继普是首批调解员的一员,他曾在派出所、看守所和巡逻防暴大队等岗位工作,特殊的工作性质养成了他雷厉风行的作风。刚从事调解工作的时候,他很不适应。“以前面对的大部分是嫌疑人和犯罪分子,肯定要强硬,现在面对的是普通群众,得轻声细语。一下子真不好转变。”张继普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的“暴脾气”有了很大改变,案件调解成功率直线上升,“干调解工作就是要有耐心,双方可能都有情绪,我要是再管不住脾气,‘一拍桌子一瞪眼’,这咋能调解成功?”
“我们调解特别注重一次性案结事了,不让纠纷拖泥带水。”从检察官岗位上退休的调解员刘继允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很多的电话号码和钱款数额,“我这笔记本上记的都是限期付款信息。谁快到期限还没付,我就打电话催他,一盯到底,结清为止。”
今年年初,随着利辛法院退休法官魏协军的加入,化解中心的调解员已经陆续增加到了8位。“虽然我们退休了,但是为民服务的这个初心不能‘退休’。我们作为党员,不能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魏协军表示,发挥余热做调解工作,就是在为群众办实事。
调解案件全部主动履行
“人家调解员把法律规定和情理方面都讲的很清楚,我们都信服。”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的当事人郑女士表示,案件能成功调解,他们也不想脸红脖子粗地去打官司。
如果有的纠纷一时无法化解,当事人坚持要对簿公堂,调解中心的隔壁就是道交巡回法庭。
“道交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我们不会一判了之,很多当事人参加过一次庭审,经过我们释法明理,又会回到中心的调解桌上。”道交巡回法庭负责人王飞说,“大部分纠纷最后都调解结案,我们的审判压力大大减轻。”
为提高解纷质效,利辛法院在原设立的道交巡回法庭基础上,2020年又成立道交案件速裁团队,3名员额法官和3名书记员专门负责机动车交通事故和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的审理,负责对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细化调解流程,提高调解能力。
利辛县道交事故多元化解中心成立4年多来,共接受法院委派委托案件7574件,调解成功7452件,调解成功率达98%,全部主动履行,累计兑现赔偿款2.4亿元。(通讯员 蒋加磊 记者 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