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一次泪水涟涟的相见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5-11 14:57:00

母爱像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又绵长深远;母爱像一缕晨光,驱散阴霾,照亮前路。在母亲节到来之际,5月5日,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举行“浓情五月与爱同行”母亲节开放日活动,邀请数十名戒毒人员家属走进场所,和日夜思念的女儿、母亲相见。这一见,便似泪水打开了闸门,奔涌而出。

一眼认出女儿的画

什么是母女连心?或许就是在一墙的画作中,扫一眼便能发现女儿的作品。

当天,在民警的带领下,戒毒人员亲属依次参观了禁毒宣教中心、康复训练中心、医疗戒护中心、教育矫正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刚一走进教育矫正中心的手工作品展示区,朱某的母亲就指着墙上的《喜上眉梢》画作惊呼:“这是我女儿画的吧?”民警上前细看落款,“可不是嘛。”朱某母亲仿佛看见了一件宝贝,喃喃自语道:“她以前就喜欢画画……”

绘画的人笔下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朱某是如何走上吸毒这条路的呢?在活动“感恩诉深情”环节,朱某和母亲互诉衷肠,回忆了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往。

朱某今年32岁,幼年时期跟随外婆生活,直到十来岁才回到父母身边。目睹了弟弟与父母的亲昵,年幼的她心生成见,认为父母重男轻女,将“心门”关上,这种疏离一直持续到她大专毕业。毕业之后,朱某结识了男友,本想着结婚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不料其男友竟然吸毒,并将朱某“拉下水”。

“我悔呀,我恨呀,可又能怎么办呢,一直以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虽然我们给予了她优越的物质条件,但却忽略了陪伴的意义与精神意志的磨练。”发现女儿吸毒后,朱某母亲试图通过断绝女儿与外界的联系戒掉毒瘾,可她低估了毒品的魔力。2021年,朱某被强制隔离戒毒。

一年多的戒治生涯,让朱某渐渐发生了变化。笑容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她也开始规划未来生活。“请答应女儿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等到我回归社会,一定带您到处旅游,品尝各地美食……”

忘不了的那个周五

“4月21日的晚上,我接到戒毒所通知,告知你从那天开始再次进入为期两年的戒毒生活。那天是周五,是一个礼拜中我最期待的一天,本来心情很好,接到通知后我的心突然阴沉下来。”陈某的母亲王某已接近花甲之年,却没有抵挡住毒品的诱惑,这令陈某感到气愤又伤心。

气愤的是,人生短暂,而母亲却与毒品纠缠不休。伤心的是,一家人相处的温馨场景在脑海中萦绕不去。陈某一直留心观察着母亲生活中的细节,她积极减肥,笔记本上记满了关于养生的小妙招,喜欢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喜欢让阳光洒满屋子。正当她以为一切朝着健康的轨道行进时,母亲复吸了。

在母女互动环节,陈某鼓励母亲踏实戒治,勇敢面对现实,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呼唤催人泪下,“这两年其实并不是坏事。在这里你可以规律地生活,可以用大把的时间去思考去认知自己,如果你有意愿变好,这里将是你重新开始美好生活的起点,用两年的时间换未来的安稳,是值得的。”

女儿的话让王某羞愧不已,“低级的快乐来自放纵,而高级的快乐来自克制。我们是拒毒防毒的起点,为社会、为家庭,都应该对毒品说‘不’。”

常算戒治三笔账

活动中,戒毒人员对母亲送出祝福和拥抱,大声说出“妈妈,我爱你”,并将写满爱意的贺卡挂在树上,一起点亮“亲情树”。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接连上演,戒毒人员含泪为母亲奉茶、捏肩、捶背、梳头,母亲颤抖双手轻抚女儿的面颊,许多母女深情拥抱、泣不成声……

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书记、政委张卫引导戒毒人员回答三个问题、算好三笔账,三个问题分别是“为什么戒毒”“怎样戒毒”以及“出所怎么坚持戒毒”。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就算清了过去欠下的账,帮助认清毒品的危害;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就算清了现在的账,明确了这两年戒治生活的目标,找到了积极参与戒治的动力;解决了第三个问题,就算好了将来的账,坚定了将人生引向正轨的信心。

面向戒毒人员亲属,张卫许下承诺,将继续牢牢遵循“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戒毒工作原则,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戒治任务,着力突出为戒毒人员“三观重塑”的戒治目标,全心全力打造“铸魂塑形”戒治教育工程,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戒毒场所内丰硕的戒治成效,并祝福所有的母亲平安、健康、快乐。(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夏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