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阳县庙前镇始终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原则,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有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重点,以“四治融合”助推平安建设,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
强化法治保障作用
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一批以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为重点的法治队伍。充分发挥法治文化广场的阵地作用,建成法治文化广场6处。结合法治文化建设要求,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4个,今年共收集矛盾纠纷线索20条,化解矛盾纠纷20件,开展法治宣传3次,举办“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训班4期,累计培训达到100余人次。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庙前镇夕阳红剧团融法治宣传于文化演出,进一步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庙前镇着力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高源村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华阳村、星星村、庙前村被命名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激发德治教化作用
始终把德治作为乡村治理有效载体,整合资源夯实德治基础,实现乡村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农家书屋、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大喇叭”等村村覆盖。坚持每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始终把抓示范引领作为德治的有效手段,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认真开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推荐评选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广大群众遵纪守法,孝敬老人,礼让宽容,团结和睦,大力宣传见义勇为先进事迹,传递社会正能量,倡导文明新风尚。
发挥自治强基作用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制度和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以来,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36起,化解36起。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发挥群众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组建了10支742名由义警、综治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力量组成的群防群治队伍,定期组织开展治安巡逻、矛盾调处、普法宣传、校园护学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智治支撑作用
坚持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乡村治理的有效抓手强力推进,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行“互联网+”模式,镇村两级综治专员全部开通“池州法格”和“调解端”APP和微信小程序,实现网格信息反馈快速互联互通,为群众提高便捷高效的精细化服务。高标准建设镇“数字乡村”综合调度平台,全面提高各类风险隐患预测预警预防能力。积极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镇9个村建成“农村小天网”283个,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服务,理清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和村级代办清单,推行“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等便民举措,推进便民服务事项信息化、动态化管理,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水平。(洪尚华 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