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法治星空下那一簇萤火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5-18 14:47:41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贯彻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2023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人物事迹展播暨年度榜样人物评选活动。

本报开设“榜样的力量”专栏,持续展播全省司法行政各行业各领域典型人物事迹,展示全系统深化“一改两为”工作成效,展现司法行政机关良好形象,激励广大干警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推动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忠诚尽职、奋勇争先。

法治星空下那一簇萤火

人物名片:

张晓利,女,1981年2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铜陵市司法局立法科科长。

所获荣誉:

曾获“铜陵市城市建设管理先进个人”“铜陵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将“党言党语”转化为“法言法语”,把“群言群语”融入“法言法语”。在法治星空下,张晓利乐于做一只平凡的“萤火虫”,她用一部部贴民心的地方“小法”,助力书写市域社会治理“大文章”。

勇做科学立法的探索者

“立法不是搞摆设,更不是做样子,而是要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铜陵市自2015年9月取得地方立法权,张晓利作为拓荒者之一,面对零基础起步、立法经验和人才力量欠缺等现实困难,从健全立法机制、完善立法制度入手,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政府立法实践。


f4c8d1ab-54a6-4cd8-bc98-840e3a0b2b48.jpg

▲张晓利在立法调研中。

她结合当地实际,梳理编制政府立法计划流程图和工作流程,逐步规范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定程序,逐步解决了政府立法工作从无到有的难题。她积极探索,筛选建立了政府立法项目库并进行分类管理、动态调整,编制了铜陵市“十四五”时期立法项目清单。

在体现地方特色上,她注重把行之有效的做法和亮点,通过总结概括固化为法律规范;开展《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铜陵市城市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等多部具有首创价值和示范意义的创制性立法,有效发挥了立法在地方治理中的优势和独特作用。

甘做为民立法的捍卫者

近年来,铜陵居民养犬数量逐年增多,犬只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民之所望,就是履职所向。张晓利积极回应群众的法治诉求,配合有关部门迅速启动《铜陵市养犬管理条例》立法工作。

针对普遍反映的犬只伤人、吠声扰民、管理主体不明、处罚力度不够等问题,她多方调研,反复论证,不回避矛盾,在充分征求意见、坚守法律原则的基础上,寻求民意“最大公约数”。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条例》出炉,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为“依法治犬”提供了法治保障。

立百姓需要的法,是张晓利一直努力的方向。她先后承办、参与2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起草、审查、修改,通过一部部地方立法,努力补齐民生短板、改善城市治理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用法治力量办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

善做精细立法的追求者

“要以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精耕地方立法。高质量的法案,是逐字推敲、逐句斟酌、逐条探求的结果。”张晓利肯下“抓小”的苦功夫,一条一条抠细节,草案的相关标注和分析,能达到条文本身文字量的数十倍,真正做到了吃准立法精神、遵循立法规律、讲究立法技术,将“细枝末节”打磨到了极致,提高了立法精细化、实效性。

c3bcf55d-e382-4eb7-9de2-d6d69509a895.jpg

▲张晓利通过媒体开展普法宣传。

她牵头或参与制定出台了规范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城市排水管理、机动车停车场管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户外广告等一系列“小切口”立法,这些立法实践,既为民生改善和公共治理注入了全新活力,也为地方立法发挥了探路和试验作用。

多年来,张晓利努力做好新时代立法工作的“答卷人”,在普通的立法岗位上,闪烁微光,汇聚光芒,温暖一方。

坚守复议为民的逐梦人

人物名片:

刘喜,1984年生,男,中共党员,现任马鞍山市司法局行政复议科科长。

所获荣誉:

2021年,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复议为民促和谐”专项行动先进个人;

2022年,被省司法厅授予“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对法律问题力求吃透找准,对办案质量追求尽善尽美。刘喜用专业、严谨诠释着新时代行政复议人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在一起起案件中,践行着复议为民的滚烫初心。

心中有数 手中有策

2019年,四位退休老同志前来申请行政复议,主张原工作单位未为他们缴纳住房公积金,已向相关部门反映长达5年之久,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

案件受理后,刘喜发现,造成问题久拖不决的根本原因是案涉企业多次发生名称变更,相关单位查不清劳动关系,不能确认责任主体。申请人却称他们的岗位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是用人单位让他们重新签订过几次劳动合同。刘喜推定用人单位可能刻意规避用工主体责任,当即通过人社部门协助调查社保缴纳情况,这一查,果然找到了关键性证据。

为帮助申请人获得应有补偿,刘喜找到企业上门调解,促成了问题解决,企业同意支付公积金。事后,申请人送来一面锦旗,其中一位眼含泪水握着刘喜的手说:“刘科长,是你替我们争了口气。”

锦旗上“复议为民 服务热情”八个大字,正是刘喜日常工作的真实写照。十年来,他促成案件化解率达到80%以上。

4e271403-1713-401d-affc-d9418fca6da7.jpg

▲行政复议申请人向刘喜(左二)送上感谢锦旗。

还原真相 定分止争

2020年,一家畜禽屠宰企业因违法排污行为被当地生态环境局处以30余万元的罚款。该企业对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排污事实存有争议,坚称污水排入污水管网并最终流入污水处理厂,而非排入雨水管网进入江河,因此申请行政复议。但根据生态环境局提供的答复材料以及相关管网图纸显示,该企业的排污口接入雨水管网,这让刘喜产生了怀疑。

为揭开谜团,刘喜到排污现场进行实地查勘,并联系市政管理部门协助打开下水道井盖一探究竟。事实真相水落石出,该企业排污口接入的是污水管道,经市政管理部门确认,该管道最终接入污水处理厂。经双方协商,案件得以化解。

d32cb3dd-4cf4-49f5-97cf-41d5ff85caf6.jpg

▲刘喜(左一)召开行政复议听证会。

近年来,刘喜经办案件年均直接纠错率保持在15%左右,及时纠正了一批违法行政行为,有力维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复议后诉讼案件常年保持零败诉记录。

开门办案 便民利民

3月24日上午,在新启用的行政复议大厅听证庭,马鞍山市司法局首次举行了行政复议案件听证会。听证会持续近2个小时,进一步查明了案件事实,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了行政复议透明度。

“我们坚持‘开门办案’的工作理念,打造便民利民的行政复议实体平台,切实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刘喜表示。

2021年以来,刘喜带领科室人员团结一心分工协作,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的制度体系,在全省率先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强行政复议场所规范化建设,为申请人提供一站式、立体化、全方位的行政纠纷解决途径。在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100%出庭率的基础上,推动“关键少数”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60.9%,居全省第一。

两度援疆行 一腔赤诚心

人物名片:

高明,男,1966年5月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为安徽华人律师事务所律师。

所获荣誉:

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县司法局2021年度“优秀法律援助律师”、2022年度“合肥司法行政十佳榜样人物”等称号。

他在界碑前立下誓言,把服务地当家乡,把边疆同胞当亲人。他在援助地完成了入党考察,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认可,被称为“人民的好律师”。

让信访变为“信法”

2021年7月,高明报名成为一名“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志愿律师,奔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

一到援助地,高明刚踏入福海县矛盾调解中心,就听到一位女性工作人员的声音,“援疆律师来了没?”高明马上回答:“我就是。”只见她手里拿着一些材料,高明赶紧接过材料。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高明,就这么接手了第一起案件。这是一起信访积案。高明细致梳理案件材料,引导信访人将此案导入法治轨道,帮助他获得工伤赔偿。

36e90d50-082d-4cfa-93f7-2df1a121a8fb.jpg

▲高明开展“法润边关 法治同行”主题普法宣传。

福海县位于新疆北部,最北端与蒙古国接壤。为了让法治阳光照耀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高明在中蒙边境牧场一连举办15场普法讲座。在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中,他先后解答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调解纠纷400余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余件,帮助农民工和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他办理的《郭某全投诉信访平台确认劳动关系》《为白某女撤销婚姻纠纷提供法律援助案》入选司法部法律援助典型案例库。

为民解忧真“高明”

四川籍农民工陈某在新疆务工受伤,因为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维权过程中四处碰壁。陈某拖着受伤的腿,吃喝都在车上,陪伴在侧的妻子只能默默擦泪。见此情形,高明毫不犹豫地说:“我租的房子有两个房间,我睡小房间,另外一间房有个大床,给你们休息吧。”

13位农民工被欠薪35万余元,慕名找到了高明。在高明的帮助下,他们顺利讨回了薪水。自此,“有一个替农民工讨薪的高明律师”“高明律师很‘高明’”的消息便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有事找高明”成了当地群众的一句口头禅。

没过多久,又有23位农民工拿着欠条,出现在高明面前。而那时,高明已经买好了第二天回安徽的车票。看到农民工们对他信任、依赖的眼神,他默默办理了退票手续。为尽早帮农民工们讨回血汗钱,他立即将承包方负责人约至矛盾调解中心。经过耐心协调,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并由法院进行了司法确认。事后,高明不忘跟踪案件进展,经过核实,在裁定书约定的期限内,23位农民工都拿到了自己的劳务收入。

法治建设好“参谋”

2022年3月,福海县司法局分别向安徽省司法厅和华人律师事务所发函,表达了挽留高明律师的意愿。

再次援疆的高明立志推动福海县法治政府建设。在他的推动下,2022年6月,合肥市律师协会以“互联网+”远程服务的方式,为福海当地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了一场跨越3800公里的劳动法线上培训。这是该地首次开展线上法律实务交流活动。

9fb506b8-009a-461d-a504-4ff0eba926e4.jpg

▲高明(右)向牧民普法。

在福海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期间,高明积极探索“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调处、一条龙化解”工作模式,参与打造“小事吹哨子、大事响喇叭、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的“乌伦古经验”。2022年10月,新疆福海县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乌伦古经验”入选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二十余载青春 凝成为民答卷

人物名片:

宫瑞雪,男,1972年7月生,中共党员,现任界首市司法局西城司法所所长。

所获荣誉:

2022年,被评为阜阳市十佳站(所)长。

群众身边无小事,事事皆关生计。柴米油盐虽琐碎,凡事都为民生。扎根基层司法行政第一线,宫瑞雪用二十余载青春,交出了一份厚重的为民答卷。

法治宣传的“带头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做好法治宣传工作,他在工作之余自学,取得法律本科学历,并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申请成为公职律师,担任行政机关法律顾问,及时为镇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建议,为镇村涉法涉诉案件提供法律服务。

机关学校,田间地头,都留下他普法的身影。他坚持每学期到学校上法治课,每月走进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经常以唠家常的方式向群众宣传法律政策。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他培养了一支“法律明白人”队伍,让法治信仰根植在更多人心中。

22d9c370-6da8-491c-a320-7706833b6819.jpg

▲宫瑞雪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他每年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20余场次,凭借专业的法律素养、踏实的工作态度、公正的处事原则、高效的服务水平,赢得了党委政府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赞扬。2021年,他曾经任职的光武司法所被表彰为全国模范司法所。

群众信赖的“公道人”

宫瑞雪常说,每一起纠纷都是当事人的心结,都是急难愁盼的事。他怀着同理心,引导纠纷当事人以包容和礼让的心态看待对方,让他们脱下“战袍”换上“礼服”。

2020年冬季,一批贵州籍农民工到司法所求助。他们是当地某污水处理厂的员工,临近年终却没有拿到应有的工资。在安抚工人情绪、登记工人信息后,宫瑞雪随即来到污水处理厂进行调查。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赵某见到宫瑞雪后,便明白其来意,一个劲地“倒苦水”。面对此情此景,宫瑞雪通过讲法律、摆道理、叙人情的方式展开调解,最终促使用人单位与工人签订调解协议,约定支付工资的期限、金额、违约责任等。这起涉及80余名农民工、标的额100多万的劳动报酬纠纷顺利化解,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维护。

087649d8-cc3b-418f-bd6a-6d1686480fc4.jpg

▲宫瑞雪面向青少年开展普法宣传。

宫瑞雪每调解每一起纠纷,都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20年多来,他每年化解纠纷近200件,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

以情助人的“暖心人”

宫瑞雪所在的司法所管理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190人,部分人生活困难、就业技能差、社会融入度低,甚至自暴自弃。他联合综治、公安、民政等单位,分类做好衔接、救助、教育工作,安其身、稳其心、促其改。给每个人建立档案,定期摸排,掌握其行踪,解决其困难,化解其矛盾,转化其思想,做到不歧视、不抛弃、不纵容,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二十多年来,他所在的辖区未发生特殊人群重新违法犯罪的恶性事件。

二十余年基层司法行政道路风雨兼程,二十余年默默耕耘无怨无悔,回首来时路,宫瑞雪更加坚定前进的方向,他一步一个脚印向过往的青春致敬,向他热爱的司法行政事业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