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坐网约车“被直播” 乘客有权说不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5-24 14:51:47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乘坐网约车时,司机边开车边在视频平台直播,但由于来不及取证,导致平台无法对司机作出处理。这样的现象普遍吗?当车内聊天、对话被“围观”,是否构成对乘客隐私权的侵害?

边开车边直播存安全隐患

“边开车边直播,会不会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行车安全是乘客首要关注的问题。虽然大部分司机会在直播间表明,固定机位拍摄,有乘客时不聊天,空车时统一回复。但是,有司机载客时仍会时不时看向屏幕,而空载也并非停在路边,而是车辆仍在行驶,其间驾驶员与网友互动十分频繁。

有专业人士称,开车期间使用手机接打电话或者开直播时,司机的视野会变得狭窄,降低外围视觉的感知能力。同时,还会分散司机精力,妨碍司机对路面情况和周边环境的观察。遇到紧急或突发情况,会大大削弱司机的应变能力和反应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时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网约车司机的直播行为,也涉嫌违反相关法规。

未告知乘客涉嫌侵犯多项权利

除安全问题外,在汽车这样一个密闭空间内,被动参与一场直播,也让很多乘客感到不适。法律界人士指出,如果司机未经乘客允许就进行直播,涉嫌侵犯乘客的多项权利。

有司机在和观众互动时坦言:“不能对着乘客,会侵犯隐私。”然而,就在司机说这话的同时,直播视频中出现了乘客接听和拨打电话的声音。“就算没有拍到脸,如果乘客在车内与他人通话、聊天时讲到了一些个人话题被直播出去,司机的行为也会构成对乘客隐私权的侵犯。”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葛志浩说,网约车虽然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但在乘客上车后,网约车内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乘客的隐私权应该得到充分保护。

“即使司机规避了上述所有可能的侵权场景,直播镜头对着前方,全程乘客也没有说话,司机的行为也涉嫌违约。”葛志浩分析,司机收费把乘客送往目的地,实际上是在履行与乘客之间的运输合同,也就负有安全运输的义务,而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止司机在驾驶途中拨打或接听手机。

“如果发现司机存在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我们一般会采取封号处理的方式。”某出行平台工作人员表示。

而在实际的案例中,如果没有直接的证据,乘客的投诉很难得到处理。该工作人员称,如果乘客无法提供司机的直播账号,平台仅凭车内录音不足以处罚当事司机。“平台会先进行核实,最好司机在抖音上注册的手机号码,也是在平台注册的接单号码。如果是拿其他一些小号注册的,确实不能保证能查询到”。

“被直播”对象有权拒绝

其实,因直播引发的纠纷不止发生在网约车这一个场景中。最近几年,不少消费者都发现,越来越多商家在正常经营的同时,架起设备同步进行直播。然而,这让许多消费者感到难以接受:“我只是来买个东西,为什么要被网民围观?”

到处都是直播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随着人脸识别之类的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司法上逐渐将人脸视作一种敏感信息。”葛志浩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脸部信息被传播出去,有可能触发人肉搜索、恶意剪辑、网络暴力、AI换脸等恶劣行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不论是个人还是商家,在直播前都应征得直播对象同意。普通民众一旦遇到“被直播”“被拍摄”等情况,可以立即要求对方停止侵害,采取删除相关视频等方式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通过手机同步拍摄、录音等方式收集证据。如果对方使用该视频进行谋利的,也可要求相关赔偿。(束涵 王闲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