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记者跟随“思想领航·法治护航新湖南”全国省级法治(制)报大型融媒体北线采访团来到湖南省岳阳市,解锁平安岳阳的“幸福密码”。
危墙变新墙 群英巧解基层千千结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前沿,提起基层治理,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枫桥经验”。而在三湘大地,另有一张名片日渐闪耀,那就是“群英断是非”工作法。2017年,“群英断是非”工作法萌发于岳阳市岳阳楼区奇家岭街道。由群众接过交接棒,代替社区工作人员当起“判官”,用“群英会谈”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打造了基层治理的“岳阳样本”,为各地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供了好经验。
5月23日上午,采访团来到岳阳楼区金鹗山街道,这里城区建设起步早,老旧小区存在物业管理缺失、矛盾纠纷多发、居民自治意识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满意度。2017年以来,金鹗山街道借鉴使用“群英断是非”工作法,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了解,“群英断是非”秉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理念,不是只挑选“乡贤”“能人”这些“精英”来服务管理群众,而是把群众放在同一等高线上,不给“群英”设门槛,只要对矛盾当事人有话语权、有影响力,就是“群英”理想人选。
王大爷生活在该街道南津港社区水泥厂二生活区,两年前,王大爷发现,院内的一堵围墙出现开裂倾斜,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于是马上向社区报告。社区网格员接报后,协调街道应急办干部和社区应急专干一起前往现场查看。经排查发现,围墙中间部位的砖块严重错位,裂痕最大处达到一拳宽,部分墙体已发生倾斜。
社区立即会同相关部门商议围墙拆除重建,但一部分居民提出了反对意见。原来,他们因与隔壁的某开发小区产生过土地纠纷,担心围墙拆除后,开发商会借机占用他们的土地。为尽快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安全问题,社区党总支决定使用“群英断是非”议事平台,借力小区热心“巧舌”,做居民的思想工作,并由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讲解政策。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小区居民最终一致同意,将危墙推倒重建。王大爷告诉记者:“现在危墙变新墙,感谢‘群英’为我们排忧解难,真心实意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
捕鱼到护渔 法检力量净化一江碧水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基层治理矛盾化解的关键在于往人与人之间搭桥梁,水体环境保护的关键则在于往人与物之间树理念。当日,采访团来到岳阳市君山区,感受君山区人民法院、检察院为长江之治贡献的法检力量。
君山区北枕长江,东临洞庭。当地居民世代临水而居,到江里湖里捕鱼早已成为生活的日常。近年来,“长江十年禁渔”启动,《长江保护法》实施,“洞庭清波”行动开展……君山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柳春龙说,为进一步提升当地老百姓的法治意识,君山法院洞庭湖环境资源法庭近年常以巡回审判的方式,到田间地头开庭审案,既打击非法捕捞,又进行普法宣传。
环境资源法庭法官助理罗晓玲介绍:“我们每年开展巡回审判二三十次,到田间地头审理非法捕捞、非法狩猎、非法采矿这些老百姓身边的案子。像审结的卢某甲、卢某乙非法狩猎案,除了判决刑罚,还判决被告在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采桑湖管理站张贴公告进行赔礼道歉,修复和教育两不误。”
旁听庭审的村民告诉记者:“我们长在长江边,紧挨洞庭湖。下河里湖里打点鱼吃,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这几年禁渔禁捕,巡回法庭经常开到家门口,现在我们都晓得,不可以非法捕捞啦!”
作为湖南省最早设立环资法庭的法院,君山法院把环境资源审判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环境资源案件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构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和立案、执行等部门的协同审判机制。从人、财、物各方面重点予以支持,配备14 人组成的环资法庭办案团队,实行“三合一”归口审理。重要案件、重要方案、重要环节都由“一把手”亲自审理、参与和协调。2018年以来,君山法院共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480余件。
今年4月10日,君山法院还举办“两湖四水”(洞庭湖、鄱阳湖、湘江、资江、沅江、澧水)流域性环资审判论坛,据悉,这是该院落实中央大美洞庭建设规划,推进区域协作治理,探索推进环资审判工作的首创之举。
“守好一江碧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除了法院法官,君山区的检察干警们也纷纷加入到保护长江、洞庭湖生态资源的队伍中来。
近年来,君山区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采矿等犯罪,在办案过程中逐渐探索构建出了“监督+生态修复”的办案模式。一方面,通过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有力打击违法行为,督促追偿生态修复费用。另一方面,通过消除污染、增殖放流等方式修复水生生态环境,为重现长江鱼跃豚飞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2020年8月,君山区检察院在华容河大堤上开展了一堂防汛期间的特殊法治课。
“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再非法捕鱼,要在禁渔期内保护好洞庭湖渔业的生态资源,更要以自身为例去劝导那些认识不足的非法捕鱼人。”涉嫌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犯罪嫌疑人代某,在签收法律文书后,公开认罪悔罪。鉴于代某等人现实表现较好,君山区检察院对代某等6人作相对不起诉决定,君山区渔政站聘任该6人为志愿护渔员,捕鱼者从此变成了护渔员。
君山区检察院负责公益诉讼的员额检察官袁如意介绍,多年来,该院不断探索适用以劳代偿的方式进行替代性生态修复,鼓励家庭条件困难的非法捕捞犯罪行为人积极参加义务防汛、护渔、环境整治、巡逻等活动,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认识、改变生活方式,并积极探索不同的普法宣传方式,拓展人民群众获知法律知识的渠道,从源头上预防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袁如意告诉记者:“长江禁渔以来,鱼类种类数量大幅增加,30年难觅踪迹的胭脂鱼、鳤鱼重现洞庭,长颌鲚、中华绒螯蟹等洄游性水生生物资源也趋于恢复。这些数据证明了我们的努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守护一江碧水’的决心和信念。”(记者 左隽 聂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