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湿地保护法》实施一周年
公益诉讼检察守护“地球之肾”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6-13 15:12:31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实施一周年。为守护“地球之肾”,我省检察机关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强化湿地保护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着力为我省湿地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筑牢司法屏障。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湿地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45条,立案197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102件,提起诉讼56件。各级检察机关与相关行政机关建立涉湿地保护协作机制12个。

清理废弃船舶助巢湖更靓丽

巢湖系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环巢湖湿地资源丰富,面积达50862.3公顷,占合肥市湿地总面积43.03%。

2022年底,巢湖市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环巢湖部分湿地内存在废弃船舶长期停放侵占湿地岸线问题。现场调查发现:有的废弃船舶船体破损、长满杂草,不仅侵占湿地水域岸线空间,还破坏湿地景观;有的废弃船舶半沉于水中,不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船内淤积的杂物和垃圾还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环境和功能,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今年3月,巢湖市检察院立案并调查取证后,向属地政府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制发了诉前检察建议,建议有关单位依法履行职责,清理废弃船舶,修复湿地岸线。4月24日,为妥善处理好生态修复与原船主权益保障问题,巢湖市检察院牵头召开圆桌会议,与属地乡镇政府、市林业和园林建设服务中心会商,协同推进废弃船舶的处置问题,并妥善处理船主的合理诉求。在检察机关的协调推动下,原散落在湿地保护区范围内的6条废弃船舶全部得到清理。

为加大对环巢湖湿地的司法保护力度,巢湖市检察院与湿地所在地乡镇政府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成立湿地生态保护联盟,督促协同相关责任部门进一步强化对湿地的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及时堵塞监管漏洞,消除治理盲区,助力巢湖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

合力破解跨界湿地保护难题

天井湖位于五河县和江苏省泗洪县交界处,面积约6万余亩,其中湿地2.8万亩,物种资源十分丰富。

2022年8月,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淮委)向蚌埠市检察院移送了有关湿地被侵占和用于建设光伏发电、围网围堰养殖等问题线索。由于边界不清、监管缺位等原因,淮委曾就上述问题进行多次督导但一直未能解决,遂建议通过“流域机构监管+检察公益诉讼”方式协同推进。蚌埠市检察院立案后,依据与江苏省宿迁市检察机关建立的跨行政区划公益保护协作机制,启动了省际联动办案。该院联合淮委、市水利局,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开展了调查。经查:在天井湖水域五河一侧,布设了约19公里围网、滩地,用于围垦养殖和建设活动板房;在江苏省泗洪县一侧,滩地上建设光伏板约17500余块,侵占湿地32000平方米。

蚌埠市检察院经与宿迁市检察院沟通决定,采取分别立案、协同办理、分层监督的办案模式,合力推动湿地问题解决。2022年9月20日,蚌埠市检察院向属地县政府制发检察建议,要求与泗洪县协调对湖泊进行勘界,明确相关行政区划管辖问题,规范湖泊开发、利用活动,防止影响防汛和湖泊功能的问题发生。五河县检察院向属地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其履行湖泊湿地监管职责,做好围网围堰整治工作。江苏省泗洪县检察院也采取诉前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要求相关部门拆除影响行洪的光伏发电等设施。后两地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勘定湖泊界限,投入资金整治围网19公里、拆除板房20余间。泗洪县也及时拆除相关光伏发电设施,合力推动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为跨界湿地保护提供了生动的实践样板。

为破解跨界河湖湿地和流域治理难题,五河县检察院联合泗洪县检察院和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跨区划“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蚌埠市检察院与淮委等部门建立水行政执法、水生态监管和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意见,实现“上下游、左右岸、水陆面”综合治理,并推动淮委与流域5个省级检察院签署《关于加强淮河流域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的意见》,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生态保护格局。

呵护群众家门口的湿地之美

地处皖北的淮北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但因采煤形成的沉陷地41.6万余亩。随着城市的转型发展,淮北市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建设,打造了绿金湖国家湿地公园。

2021年初,淮北市相山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绿金湖湿地公园附近堆积了大量生活和建筑垃圾,对湿地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该院经立案调查后进一步发现,该湿地公园还曾发生过大面积火灾,且焚毁了大量公园绿化林木,一直未得到修复。

2021年3月2日,相山区检察院向区城市管理局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及时清理公园附近垃圾,并合理设置垃圾倾倒点。该院同时还向林业主管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建议积极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并做好火灾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等。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机关高度重视,积极进行整改,清理公园附近垃圾40余吨,并建立长效巡查机制,防范偷倒垃圾行为。在检察机关的督促和协同下,针对过火造成的林木受损问题,相关行政机关及时进行了补植复绿,并补充配备了消防设备和智能监控设施,加强了日常巡查。

为进一步凝聚公益保护合力,淮北市检察院与市林业局会签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实施办法》,携手服务淮北转型发展大局,同时也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城市转型发展释放的民生红利,在家门口就能领略湿地之美。(记者 袁中锋 通讯员 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