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亳州市谯城区创新开展“四季菜单·暖心走访”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搭建“面对面”治理平台。全覆盖设立24个群众工作服务中心、275个群众工作服务站,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按照就近就便原则,优化调整5320个网格。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借助“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制度,畅通基层治理“微循环”。大力培育以城乡居民组长为主体的社会工作者队伍,整合五老乡贤、离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等社会治理力量,组建群众工作服务专员队伍,不断凝聚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合力。拓宽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的渠道,精准对接居民需求、有效提升基层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均衡性和可及性。开展“居民吐槽大会”,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台账、闭环办理。
构建“心贴心”治理体系。突出“四时不同”,聚焦年度重点工作和季度中心任务,分春夏秋冬四季设置包括信息核实、纠纷排查、公共服务等在内的“长期菜单”和突出时令重点任务的“季度菜单”。将矛盾、困难、诉求排查发现机制前置于群众户内案头,每季度开展一次全覆盖“上门服务”,以“精准把脉”实现“精准服务”。用心用情贴近民心、感知民声。通过“四季菜单”将各项工作纳入统筹管理,科学设置菜单,将相关重点工作纳入“一张单”,多项政策宣传系统推进,实现进一次门、办多件事。
健全“实打实”治理机制。开发“暖心走访”微信小程序,走访收集到的矛盾纠纷、就业务工、城乡建管等各领域问题,通过小程序录入该区“一网共治”平台,一键录入、一网通办。构建完善“统一归集诉求、分流交办核处、统一回复处理结果、及时督查跟踪”的接诉即办工作闭环,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他们还组织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研究人员与城乡居民组长一道,全流程参与暖心走访各环节工作,找出“双向反映”和“单线联系”诉求,构建“一类”事解决模型,以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法治化群众服务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王志军 记者 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