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桐城:“四好农村路”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来源:高雪 乔刚 阅读量:10000 2023-06-13 17:44:21

路通则百业兴。加强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能为老百姓方便、富裕的生活串联起幸福密码,为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创造有利条件。

2022年,桐城市完成了52.5公里的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成功入选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今年以来,桐城市持续做好农村公路建设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

打造出行便利“幸福路”

一眼看去,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新路在山水田园间蜿蜒,乡镇农村被装扮得愈发靓丽,串联起便捷与希望。

“以前这里路很窄,不好走、不方便。路宽了,路灯、绿化也配齐了,开车可直达家门口,方便多了。”提到家门口可喜的变化,文昌街道大石板村的村民喜笑颜开。

从多年前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到拓宽、硬化的主干道,再到降坡、拓宽、硬化的村民组道路。如今的大石板村面貌大变样,“四好农村路”到户率已达99%,已硬化通村、通组道路22公里,解决了2700多名群众出行难的问题,降低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成本。

打造产业发展“致富路”

农村因路而兴、因路而富。一条条希望之路,一头连接着碧水青山,一头还连通民心。

桐城市黄甲镇水岭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五年前,基建没人搞、道路没人修、卫生没人管,较周边乡村明显落后,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村。但近年来,水岭村锐意开拓、勤为善为,全村共硬化通组道路近10公里,安装路灯230盏,拆除无功能建筑34处,村子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之变。

“我们山区交通不便,限制了一定的发展。现在好了,泥泞小路变成平坦大道啦,农产品运输也比以前顺利多了。”村干部告诉记者,

水岭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目前已建设50亩集体茶园,建成1100余平方米的香菇大棚,集体收入大幅增加。2022年,水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达到64万元。

农村公路的修建,不仅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是串起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造生态美丽“旅游路”

桐城市积极创建交旅融合“一县一品”,加快构建“山水旅游”格局,打通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向道”。

围绕龙眠山、引江济淮等打造联网道路,启动全长109公里的龙眠山旅游观光廊道项目前期工作,将龙眠山的文和园(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墓”)、大龙井瀑布等十六处自然与人文景观景点串联成线,构建“路在景中、景在路上”的交通旅游格局;启动全长48公里的环嬉子湖旅游大道前期工作,打造成一条集生态、旅游、致富为一体的旅游公路;积极谋划综合货运码头、孔城旅游码头、鲟鱼渠首小镇旅游码头等项目10个,满足大宗物资水路运输需求,带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预计投资达23亿。

截至目前,桐城市共开通市区和城乡公交线路40条,拥有城乡公交车226台,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行政村的市、镇、村三级公共交通网络体系已形成。

接下来,桐城市将投资900万元,继续实施15.3公里的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农村公路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管、护、运营一体化推进,农村公路通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高雪 乔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