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纠纷耐心疏导,消积怨握手言和”。走进芜湖市公安局镜湖分局东门派出所警民联调室,背景墙上温馨的话语和数面锦旗格外引人注目。近年来,东门派出所全力打造新时代“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新实施“联动化解、以理服人、现身说法、亲情感化、指尖说服、互换角色”等工作法,主动破难题、解痛点。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赢得群众赠送的锦旗13面,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把握问题导向
建立警民联调团队
东门派出所辖区位于城乡接合部,面积6.3平方公里,既有城市高档居民小区、繁华商业区域,也有偏僻乡村,网红打卡地芜湖古城也在辖区,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今年初,该所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思路、新措施,以“枫桥经验”为抓手,在原有警民联调室社区民警、辅警各一名、两名专职调解员的基础上,聘请一名专业律师为法律顾问,建立起“所领导+民警+调解员+律师+相关人员”的“4+N”警民联调团队,助力化解矛盾纠纷。
“请你们给我们评评理……”2月8日中午,两名男子走进东门派出所怒气冲冲地对民警说。
民警将两人引进警民联调室进行调查处理。原来,两人分别叫杨某、滕某。杨某是派出所辖区某工程的项目部经理,两年前,向供应商滕某订购了一批建筑材料加上人工费用共6万多元。但杨某对这笔工程款一直拖欠。两年来,滕某为了讨债,花费车旅费1.5万余元。杨某为了躲避滕某追债,将滕某的微信电话均拉黑。滕某多方打听才得知杨某下落,遂找到对方,拽着他来到东门派出所报警要求调解。
面对这一特殊纠纷,所领导和社区民警、调解员、律师连同知情人、见证人一起进行调查调解。民警和调解员首先对双方提供的相关证据进行调查验证,得到双方确认后,律师向双方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指出杨某拖欠费用的错误以及不予归还将承担的法律后果。经团队耐心说服、沟通、教育,以理服人,最终双方握手言和,杨某偿还拖欠的全部款项。
夯实服务导向
提升化解纠纷效果
“创新调解方式,真诚服务群众,是我们派出所警民联调的重要工作思路和目的。”该所所长孙宇对新的调解模式有着深刻认识和感触。
矛盾纠纷化解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区域治安和谐的“晴雨表”。东门派出所警情日均高达30余起,其中80%为矛盾纠纷类警情。会调解、善调解、能调解,是该所社区民警、辅警和调解员的“必修课”。该所从实际出发,夯实服务导向,借鉴学习、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炼、挖掘、创新具有“东门特色”模式,将警民联调落到实处,提升化解纠纷能力和效果。
3月7日上午,派出所接到报警:辖区一家文具店发生纠纷。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将纠纷双方带回派出所进行调查处理。经了解,两天前,一名8岁女孩独自用300余元在该店购买了一套游戏卡片,其家长发现后十分恼火,7日上午带孩子来到该店要求退货,双方为此发生纠纷。民警征得双方同意,将他们带至警民联调室,与调解员一起进行调解。然而,店主以“孩子将游戏套盒已拆开,影响第二次消费”为由坚持不退货。双方为此闹得不可开交,纷纷扬言“不能饶了对方”。
眼看一起小纠纷将闹成“大矛盾”,民警和调解员以案说法,向双方宣传《民法典》中相关法律法规,让他们换位思考,通过“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不要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这一亲情感化方式进行说服,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协议,店主退还半价货款,今后针对未成年人消费超百元将通知家长并征得同意。
坚持效果导向
做实做强“东门模式”
现实中,调解工作面对的不仅仅是“疑难杂症”,更多的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但恰恰是一些小事儿,汇聚起百姓关心的大民生。该所不断总结经验,坚持效果导向,以热情暖心为宗旨,以百姓满意为目标,发挥“微信指尖云调解”作用,通过互换角色,实现成功调解目的。
“我们同意这样的调解,线上调解真暖心。”前不久,在派出所警民联调室,一起因居民之间产生的矛盾纠纷被线上化解,双方解开心结的同时,对“微信指尖云调解”点赞。
6月5日深夜,该所接到辖区居民吴女士报警:其楼上邻居因下水管道堵塞渗水到其家中,造成家中财产严重受损。民警和调解员立即上门了解情况,之后展开调解。因双方都无法正常到派出所警民联调室接受调解,调解员便建立一个微信工作群,将民警、调解员、律师、物业管家和纠纷双方拉进群,开启线上调解工作模式。其间,律师就双方纠纷焦点进行分析、解释。民警要求物业管理部门对漏水问题进行评估定责、出具漏水问题证明材料,为调解提供了参考依据。调解员无论昼夜,随时与多方沟通、劝导。经过近百条线上沟通,终于化解这一疑难纠纷——楼上邻居及时解决漏水问题,并赔偿吴女士家因此造成的损失。两户邻居重归于好,纷纷对派出所警民联调给予赞扬。
“化解一起小纠纷,辖区就会多一份安宁,百姓就多一份和谐。”该所专职调解员郑翠红说。今后,东门派出所警民联调将进一步拓展工作渠道和方式,为打造和谐辖区做出积极努力。(通讯员 张红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