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阜洽会”品牌“朋友圈”丰收连年
来源:记者 聂学剑 阅读量:10000 2023-06-19 17:52:53

6月16日至18日,2023年度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如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领导、科学家和企业家们,齐聚阜阳。

据了解,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指和精心指导下,阜阳成功举办了首届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并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常态化的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政产学研用金高峰论坛、阜阳城市圈年度会盟,着力构建集产业、要素、利益共享于一体的紧密型共同体。两年来,阜洽会品牌效应持续放大,让阜阳的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朋友圈”越聚越广。2021年12月首届阜洽会集中签约项目127个、总投资972.9亿元;去年受疫情影响,2022阜阳投洽会虽未如期举行,但线上线下累计签约项目86个、总投资1140.6亿元;今年以来累计新签约和拟签约项目243个、总投资1734.6亿元,其中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71个、总投资851.9亿元,投资安徽行签约项目5个、总投资108.6亿元,本次大会拟签约项目67个、总投资774.1亿元。

据了解,阜洽会今年大会主题选定为“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两化’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阜阳市委书记孙正东在阜洽会致词中介绍,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需要。阜洽会顺时应需,明确提出“加快‘两化’突破”,就是要对标看齐、全面贯彻决策部署。二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的需要。阜阳必须坚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持续深化拓展“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更好发挥阜洽会投资促进、产业发展、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平台作用,加强供需双方有效对接,推动“两化”加快突破,勇当皖北振兴排头兵。三是推动阜阳加快追赶跨越的需要。当前,影响阜阳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仍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偏低。阜阳必须以加快“两化”突破为抓手,坚定不移实施高质量、可持续支撑的追赶型发展战略。要加快“两化”突破,首先就要抓好投资尤其是产业投资,而抓好产业投资必须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双招双引”,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布局阜阳、投资阜阳。

经过多年的努力拼搏,当前的阜阳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精神状态饱满,正处于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机遇期、关键期和黄金期。

阜阳现在国家战略叠加、区位交通便捷,正在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阜阳战略定位举足轻重,被国家确定为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区域重点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中西部区域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将阜阳建设Ⅰ型大城市正式列入省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合肥都市圈联动阜阳城市圈发展。阜阳位于“胡焕庸线”以东之腰部,区位交通得天独厚,是长三角和中原城市群“双桥头堡”、中部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阜阳综合实力攀升、发展势头强劲,正在成为产业集聚的高地。2022年全市GDP居全省第4、皖北第1,进入全国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百强市,工业投资、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速均居全省第1,社消零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2,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1090亿元。阜阳坚持产城融合、制造强市,大力发展十大特色产业,持续深化与沪苏浙尤其是苏州、合肥的对接合作,加快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突出招大引强,相继引进了三峡、华润、比亚迪等一批知名企业,皇氏Topcon电池、赛颍光伏、纽龙海洋装备等一批百亿级制造业项目纷纷“落阜成家”。特别是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我们抢抓“双碳”机遇,积极构建风、光、火和储、热、氢、生物质“七位一体”新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中科海钠·阜阳全球首条GWh级钠离子电池生产线产品下线,阜兴新能源全国首个大规模生产N+型超高效单晶太阳能硅片项目投产,中科昊海全国首套民用工业级日产1.5吨氢液化装置开车成功,正在率先打造新型光伏一体化全产业链制造基地,加快建设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光伏和钠离子新型储能产业化高地;在新材料产业方面,培育了产值超百亿的昊源化工集团以及北矿磁材、欣奕华材料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正在重点发展化工、磁性、新型显示和半导体等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在绿色食品产业方面,我们依托天邦、中裕等优质粮肉奶龙头企业,下大力气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加快建设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推动阜阳从“百亿粮仓”迈向“千亿厨房”;同时,我们围绕“安徽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扎实推进年产10万台江淮中重卡、比亚迪等汽车及零部件项目,全力打造汽车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基地。

今日的阜阳营商环境优渥、比较优势明显,正在成为创新创造的乐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阜阳牢固树立“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创新型人才是发动机、党政干部是火车轨道”的理念,创新实施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十项制度”,试行企业家直接约见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法院院长、检察长、公安局长“四个直接约见”制度,努力当好企业的服务员,真正让企业在阜阳有市场、成本低、能盈利、可持续。比亚迪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22天、从开工到投产仅用44天,不断刷新项目建设“阜阳速度”。特别是阜阳大力发展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职业教育,“三转四像”特色办学模式成为金字招牌,人才资源总量大、成本低、素质高、岗位稳,能够提供充足的技能人才支撑。(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