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任村书记未能解决的问题,没想到化解这么圆满,我的地跟其他群众一样价格了,这个调解结果我非常满意。”村民袁某面对赵集乡信访办和界牌村“和事老”人员激动地说。
袁某的称赞离不开“和事老”队伍建设,赵集乡为每村配备3-4名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的“和事老”调解员,纳入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在村级矛盾调解中,“和事老”有乡村干部不具备的优势,乡村干部不能说的话,他们可以说、可以训斥,充分发挥出人民调解在“三调联动”中的重要作用。
“乡村大部分矛盾在‘和事老’的调解之下都能取得较好的化解效果。”赵集乡人大主席陈文彪在矛盾化解研讨会交流时谈到。
有了队伍还要讲方式。“土方法解决大问题”是双浮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面对部分群众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情的要求时,摸索出的一套调解办法。调解员通过在田间院头拉家常等方式,拉近与调解对象的心理距离,不拘泥于调解室内的正式调解,让法理充满温度,“土方法”架起了调解员与当事人的连心桥,使调解室里“剑拔弩张”的矛盾难题在稀松平常的田间院头就能得到有效化解。
“老贾,这几天先别到处跑了,赶紧把麦子收回来是正事,我这有个消息要告诉你。”赵庙镇信访办主任吴静到信访人家中说到。信访人老贾的老伴患有眼疾,吴静这一趟入户就是帮助其老伴在省医院网约挂号,使眼疾得到及时治疗。
用了方式也要有真情,赵庙镇在信访事项化解中趟出了一条“和信访人交朋友”的新路子,工作方法是化解信访难题的基础,感动也是化解矛盾的钥匙。“通过与上访人多谈心、真交心,用真心感化、用真情温暖,对一些信访人心理矛盾问题进行纾解,信访化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赵庙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李渊在研讨会上分享了信访工作的体会。
谈起信访,二郎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王建宇交流了本镇通过“五个找准”,使多年遗留的陈年纠纷积案得到解决的经验做法。一是找准矛盾纠纷积案“症结”,让矛盾纠纷知情人开口讲,了解积案的来龙去脉,综合分析找出“症结”; 二是找准积案“关系人”,主动与信访人背后的“军师”沟通,内外联动,共同发力;三是找准积案信访人“心结”,针对积案信访人成立心理疏导专班,根据“三到位”要求,让信访人倾尽心中怒气,从中梳理重点;四是找准积案化解方法,对信访人每项诉求召开信访联席会议进行研判和综合分析,每个结论都进行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五是找准积案化解政策、法律依据,结合《民法典》成熟条文,找准矛盾双方契合点,使问题解决具有较大的灵活度。
太和县政法机关牵头,以部分乡镇为试点,依靠人民群众主动创新实践,涌现出许多“土方法”,它们能使矛盾纠纷实现高效实质性化解的新思路,为化解基层矛盾难题打开了新的突破口。今年以来,全县排查矛盾纠纷1190起,调处化解1167起,调处率达98%。(张聪 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