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真是太谢谢您了。本来还担心自己有视力障碍,到法院打官司会有诸多不便,没想到这么顺利。”原告王某连声感谢法官。6月25日,淮南市八公山区人民法院通过线上法庭,成功调解一起欠款时间长达十几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让相隔两地的原被告远程达成和解,以“数字化”赋能矛盾化解“云端调”,最大限度减少当事人诉累。
被告张某是原告王某儿子的同学。2011年期间,张某多次从王某处借款,共计3万元。十几年来,张某拒不偿还,更是躲避不见,王某诉至法院要求张某偿还欠款。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多次联系双方当事人,就案件调解问题征询双方意见。被告在电话中表示其对欠款事实及数额没有异议,但是现在人在外地,来回花费较高,实在不方便到庭参加诉讼。承办法官了解到被告的困难后,从便民诉讼、高效化解的角度出发,建议当事人以线上调解的方式处理此案,原、被告双方对此均表示同意。
调解当日,王某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法庭,被告通过微信“出庭”小程序参加线上庭审。张某在屏幕那端表示,自己现在外打工,经济情况不好,需要用3年的时间来偿还欠款。王某听到后,立即表示不同意,称由于自己有视力障碍,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为防止调解工作陷入僵局,承办法官耐心地对双方进行多次释法明理、分析利弊,劝导当事人换位思考、互相体谅,理性解决纠纷,最终促使原、被告就案涉借款、还款等事宜达成和解,被告承诺在18个月内分期偿还完毕借款。调解完成后,承办法官考虑到王某视力不便,将调解协议内容逐字逐句宣读。王某听后签字确认。至此,案件调解取得圆满成功。(记者 唐欢 通讯员 陈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