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省司法厅组织开展了“贯彻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2023安徽司法行政典型人物事迹展播暨年度榜样人物评选活动。
本报开设“榜样的力量”专栏,持续展播全省司法行政各行业各领域典型人物事迹,展示全系统深化“一改两为”工作成效,展现司法行政机关良好形象,激励广大干警职工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推动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忠诚尽职、奋勇争先。
党员律师为党旗添彩
人物名片:
张勇,男,199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安徽铜鼎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
所获荣誉:
2019年,获铜陵市首届优秀青年律师称号;
2021年,获全国律师行业优秀党员称号;
2022年,被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司法局授予“优秀案件承办人”称号。
“我常常在思考,党员律师应当是什么样子?我该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为鲜艳的党旗增光添彩?来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后,我渐渐地明白了。”千里奔赴,让他对党员律师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飞翔高原“领头雁”
2021年,张勇主动报名参加“1+1”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被选派至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展志愿法律服务,成为铜陵市首位“1+1”志愿律师。
到达服务地后,张勇受指派承办一起交通事故法律援助案件。当事人夏某被一辆轻型多用途货车撞伤,家庭十分困难,为了少花钱,出院后甚至没有定期复查,导致病历资料不完整,无法准确进行三期鉴定(护理期、误工期、营养期)。
▲张勇在青海省同仁市特有的节日“於菟节”开展送法进景区。
为了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张勇通过先予执行程序让当事人先拿到部分赔款以支付鉴定费,保证了诉讼程序的推进,也确保了当事人的主张有据可依。这是同仁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第一次使用先予执行诉讼制度,该案入选了司法部法律援助案例库。
一年的服务期,张勇共办理各类案件68件,其中民事案件39件、刑事案件28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件,开展送法进校园、进牧区、女性权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各类普法宣传33场次。
用好“三个一小时”
作为支部书记,张勇结合律师工作忙、开庭多、集中难的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推出“三个一小时”新型学习模式,即每周开展政治学习一小时、业务学习一小时、案件讨论一小时,真正做到律师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办案水平同步提升。
同时,在党员律师中深入开展“立足岗位比奉献、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设立党员律师工作室,每名党员律师提炼一句岗位格言,充分体现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浓厚的党建氛围激励着全体律师,促进铜鼎律师事务所各项工作稳步提升,先后荣获“全省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岗”“标准化建设五星级党支部”等荣誉。
打造人才“蓄水池”
6月2日,“铜鼎励志奖学金”颁奖仪式在铜陵学院法学院举行。按照“择优兼择困”的原则,在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进行资助。
▲张勇在青海省同仁市第一完全小学普法。
张勇出席了当天的仪式,他既是资助方代表,更是受助学生的校友。十年前,张勇从铜陵学院法学院毕业,这些年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律所和母校的合作。在他的牵线搭桥之下,铜鼎律师事务所与铜陵学院法学院达成多项合作项目:学院在律所设立学生实践就业基地,律所在法学院设置理论研究基地。并且,自2015年起,律所在铜陵学院法学院设置“铜鼎励志奖学金”,资助家庭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
其本人也受聘担任法学院客座教授和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开展法律实务讲座及创新创业方面的指导,为法治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公证改革发展的“追梦人”
人物名片:
章勇,男,1971年8月出生,现任六安市江淮公证处主任。
所获荣誉:
2020年,荣获安徽司法行政年度榜样人物提名奖。
从业近三十载,于章勇而言,热爱是面对挑战最好的助推器。2017年7月,新一轮公证体制改革大幕拉开,他辞去公职,毅然投身改革的浪潮。经他牵头组建,2018年5月,我省首批合作制改革公证机构之一江淮公证处应运而生。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这对章勇来说,是一道更大的命题。
开拓创新 便民利民
方向对了,就不怕山高路远。“只要我们时刻思考公证服务能为百姓生活带来什么,或许就能找到公证机构发展前行的答案。”在他的带领下,江淮公证处不断开拓公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在民生服务领域多点开花。
2019年9月,全省首个“公证+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落户江淮公证处,自此,当地居民和企业可以“一站式”完成涉公证类不动产登记事务。
▲章勇在工作中。
2020年下半年,江淮公证处率先推行“社区公证员”制度,派出公证员下沉社区,为居民提供零距离的公证法律服务。
2021年5月,江淮公证处开设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业务,守护二手房交易资金安全。
服务大局 履职担当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公证大有可为。在章勇的带领下,江淮公证处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实现更大价值。
为推动公证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章勇促进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工作落地生根,在六安市两级人民法院开展公证送达、执行、拍卖辅助等法律事务;在全省公证机构中率先成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打造公证参与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服务体系;着眼于金融风险防控,创新推行“公证+金融”法律服务,助推营商环境改善。
▲章勇慰问社区居民。
在担任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期间,章勇积极履职谏言,先后提交了《开展驻点式社区公证服务创新公共法律服务模式》《公证参与司法辅助》《公证摇号规范商品房销售工作秩序》《公证服务银行金融债权风险防控》等提案建议,受到相关部门重视,得到认真办理。
播撒爱心 微光成炬
公益是公证的一扇窗。对章勇来说,开展公益活动不仅是一项社会责任,也是他个人的情怀所系。他率先垂范,带动全体公证人员广泛参与到公益活动中。
2018年,他带领江淮公证处党团员向舒城县淠史杭工程建设者、巾帼英雄许芳华老人,送去慰问金5000元;得知金安区张店镇有户困难家庭,父亲失能、母亲离家出走,两个年幼的小女孩尚在小学阶段,可能会辍学,他伸出援助之手,定期前往慰问探访,帮助解决孩子在校期间的学杂费、餐费等,守护她们健康成长;疫情防控期间,他多次组织捐资捐物,成立志愿服务队,挨家挨户送上生活物资;公证公益服务月期间,免费办理70周岁以上老人首次遗嘱公证、婚前财产约定协议公证、小额遗产继承公证。
善行如月,温暖他人也照亮自己。江淮公证处虽然是一家年轻的机构,却已将多项荣誉收入囊中,如全国“敬老文明号”、六安市“青年文明号”、市级“双比双争”先进社会组织党组织等。
他把群众的事件件放在心上
人物名片:
杨帆,男,1980年10月生,现任马鞍山市当涂县司法局江心司法所所长。
所获荣誉:
2013年,荣获“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
2018年,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20年,被省司法厅授予“防汛救灾成绩突出个人”称号。
一叶扁舟承载为民初心,一缕清风扬起奋进风帆。2011年,年轻的杨帆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只能靠轮船上岸的江心乡,担任司法所所长。虽然条件艰苦,可他把群众的事揣在自己心中,把司法行政工作的温暖送到百姓心田。
把群众费心的事做好
“十年长江禁捕 为后世子孙谋福”,这个公益标语矗立在马鞍山长江大桥之上,同时也深深地烙印在杨帆的心里。
为杜绝非法捕捞行为,在杨帆的带领下,江心司法所协助当地政府清理渔船。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贸市场、村口院落等群众聚集场所,开展“禁渔护家”法治宣传,张贴禁渔通告,宣传长江十年禁渔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法规,引导广大群众支持、配合、参与长江禁渔。
▲杨帆上门调解家庭矛盾。
养殖户郜某几年前与村里签订土地租赁协议,从事水产养殖,每年的收益相当可观。因修复湿地,他的养殖场被纳入拆除范围。郜某不能接受,多次带着家人到村里吵闹,甚至扬言要轻生。
面对这种情况,杨帆冲锋在矛盾最前沿,将修复生态平衡的初衷与郜某说通、说透,并协商相关部门切实解决郜某的生计问题。在杨帆的努力之下,郜某主动拆除了养殖围网,还成为了长江禁捕巡查员。
把群众忧心的事做细
在基层一线,面对的是最关乎群众利益的忧心事,不仅考验个人政策法律水平、情感沟通能力,而且需要带着真心、细心、耐心去工作。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杨帆提前停止春节休假,投身防控第一线。期间,一场意外死亡纠纷引发人员大规模聚集事件被他及时化解。
▲杨帆指导人民调解员制作卷宗。
当涂县大陇镇许某在江心乡裴某家中意外身亡,许某家属30多人准备到裴某家讨要说法。杨帆接到消息后,立马联系双方当事人,进行思想疏导,引导双方家庭派出代表,在约定时间到调委会进行调解。双方家庭由最初的愤怒,到冷静下来理性依法解决问题,并最终达成协议,杨帆及时有效的沟通起了关键作用,既避免了人员聚集,又化解了矛盾纠纷,保障了一方安定。
把群众关心的事做实
自2007年投身司法行政工作以来,杨帆先后在当涂县多个乡镇历练过。经过大量的实践检验,他归纳出了一套“查、理、评、断、和”人民调解五字工作法。2016年,县委组织部授牌的“杨帆金牌调解工作室”,成为当涂县首家以个人姓名命名的调解工作室。
扎根司法行政第一线16年,杨帆处理了各类群体性事件287起,化解民间纠纷1882起,防止民转刑案件112起。《安徽信访》杂志刊登的《沙帽洲脱“帽”记》对“杨帆金牌调解工作室”给予了高度评价。2020年省信访局将杨帆在信访工作中的人民调解成效,总结提炼上报至国家信访局。
恰似奔腾在 调解路上的浪花
人物名片:
汪永芳,女,1973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安庆市迎江区康熙河社区人民调解员。
所获荣誉:
2020年,荣获安庆市“最美婚姻家庭调解员”称号。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这首《祖国不会忘记》,是汪永芳最喜欢的歌。“通过典型案例阐明法理和道理,可以有效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说到调解工作,汪永芳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热爱、所以坚持,27年来,她指导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件,恰似奔腾在调解路上的浪花。
巧断家务事 力争“家无事”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能把群众身边难解的‘家务事’,化解成‘家无事’,就是我们人民调解员最大的成绩。”她把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纠纷消弭于萌芽。
今年1月,因为赡养纠纷,方阿姨打电话到社区希望帮助调解。汪永芳立即赶到方阿姨家,先安抚老人情绪,然后联系她的3个儿子到社区调解,很快厘清了矛盾产生的根源。调解过程中,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矛盾双方多些包容心,最终当事人被她的真诚所打动,3个儿子约定在附近租下一套房子给母亲居住,日常生活由他们轮流照顾,一起家庭纠纷得以顺利解决。
敢直面难题 不惧“闭门羹”
某居民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一到冬季排污管道就容易堵塞,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经常引发邻里间的矛盾纠纷。
▲汪永芳(左一)收到群众送来的锦旗。
汪永芳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与该楼各住户沟通协商,请来施工队进行现场勘验评估,因公共设施改造需各住户分摊费用,多户意见不一,汪永芳经常吃“闭门羹”。“你今年就要退休了,干嘛做得罪人的事情。”老伴看她被误解,忍不住心疼劝道。“我是人民调解员,发现了矛盾就要化解好。”她坚定地回答。
为了找到突破口,汪永芳把疑难问题全部记录下来,逐条研究化解思路。她用了一周时间逐户上门协调,召集大家研究对策,最终解决了排污管道更换难题。居民为表达感谢,集体送来一面锦旗,锦旗上所写的“情系居民,热心服务”,正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追求。
快访加快调 活用“六尺巷”
为了提高调解质效,她汲取安庆“六尺巷调解法”精髓,遵循“访”尽千家万户、“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原则,摸索出“快访、快调、快解”工作法,即第一时间介入,到实地访实情;第一时间调处,重协同促合力;第一时间化解,找焦点解心结。
运用这套秘诀,汪永芳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在今年的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中,她被评为安庆市二级人民调解员。
▲汪永芳(中)走访辖区居民排查矛盾纠纷。
此外,汪永芳还积极搭建社区普法微信群,定期推送法律小知识和普法小案例,组织开展法律大讲堂,解读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婚姻家庭、遗产继承、债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让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社区居民江女士与赵先生因情感不合分手,江女士要求赵先生退还交往期间的相关费用,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汪永芳知道后上门调解,耐心解读《民法典》相关条文,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