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期间,粽子礼盒成为不少人传递情感和祝福的首要选择。今年是GB23350-2021《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第1号修改单(以下简称“1号修改单”)正式实施后的首个端午节,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部分粽子礼盒仍然存在过度包装的问题,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影响。针对此,端午前夕,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执行“瘦身令”,精心组织监督抽检,严查过度包装现象。6月21日,省市场监管局公布7起粽子过度包装整治典型案例。
混搭礼品价超粽子
6月15日,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在检查中,发现合肥市蜀山区金泓齐云峰茶行销售的“嘉兴名粽”礼盒中含有预包装粽子4袋(共8个)、咸鸭蛋1盒、绿豆糕1盒、橄榄油1瓶(500ml),该粽子礼盒销售标价158元/盒,其中橄榄油销售价格为78元/瓶,橄榄油的价格明显超过粽子价格,不符合相关要求。
无独有偶。6月5日,芜湖市市场监管局在检查中,发现芜湖新华联文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酒店管理分公司销售的两款端午粽子礼盒,经现场抽样检测,并经当事人确认,一款礼盒混装商品价格超过粽子本身价格。
为了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行为,“1号修改单”明确提出,粽子等商品不应与超过其价格的其他产品混装,《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同样禁止过度包装,上述行为构成未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为。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百零五条之规定,分别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经复查,当事人均已将上述商品作下架处理。
层层叠叠过度包装
硬皮纸盒、简装纸盒、塑料包装袋、真空包装袋……一个精美的礼盒,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装要拆上半天才能见到内容物,不仅偏离商品本质属性,增加消费者负担,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记者了解到,“1号修改单”要求粽子和月饼的包装层数从最多不超过四层减少为最多不超过三层。
6月14日,宣城市宣州区市场监管局在检查中发现,该区月清百货店当日销售的规格名称为“端午三宝”的礼盒中粽子由外至内分别有硬皮纸盒、简装纸盒、塑料包装袋、真空包装袋等4层包装。6月8日,涡阳县市场监管局在粽子等节令商品专项检查工作中,同样发现涡阳县高炉镇雨润发超市经营的粽子在生产厂家包装之外进行了其他包装,包装层数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上述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构成未遵守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百零五条之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经复查,当事人已将上述过度包装商品作下架处理。
花样包装成本走高
100多元的粽子礼盒,光是包装就花了二三十元,此外还有竹编盒、皮质盒甚至高档红木盒……市面上各种花样包装给消费者增加了不少压力。
记者了解到,“1号修改单”明确要求,对于销售价格在100元以上的粽子,将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从20%调减为15%;对于销售价格100元以下的粽子,包装成本占比保持20%不变。同时,还要求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
6月14日,和县市场监管局在检查中发现,和县皇冠蛋糕坊二店销售“粽情粽意”礼盒售价129元/盒,当事人共购进“粽情粽意”礼盒的外包装盒300个,价格为12元/个,加上礼盒内粽子、绿豆糕和咸鸭蛋的包装费用,包装成本共计21元,包装成本达到产品销售价格的16.3%,不符合上述规定。该局按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经复查,当事人已将上述过度包装商品作下架处理。(记者 徐奥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