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泾县:讲好红色法治故事 传承红色法治文化
来源:汤志勇 袁鸣珠 阅读量:10000 2023-07-05 18:00:34

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新四军军部驻扎在云岭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现保存完好的有军部司令部、大会堂、政治部、中共中央东南局等12处旧址。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先后荣获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旧址群之一、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国防教育基地、全国首批廉政教育基地等称号。近年来,泾县注重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中的法治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积极探索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路径,推进红色法治文化建设。

挖掘红色法治基因,推动法治铸魂。为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文件精神,泾县主动作为,创新谋划,组织县新研会、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县委党史地方志室相关人员搜集新四军在云岭期间的大量史实资料、图片资料以及法治故事。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提炼出六个方面的法治基因和五个方面的红色法魂,并形成初步的红色法治遗存目录文稿。下一步,泾县进一步打磨完善,确保史实资料真实、法治基因和法魂准确,力争打造为全省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深度结合的“泾县样板”。

传承法治宣传理念,讲好红色法治故事。新四军在云岭期间重视宣传活动。通过创作《新四军军歌》,创办杂志,发挥战地服务团的阵地作用,采取戏剧、音乐、美术、文学、讲演等形式,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这种多形式、多渠道的传播法治文化方式,对新发展阶段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和实践价值。

今年以来,泾县在借鉴红色法治宣传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普法力度,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打造“‘泾’日说法”特色品牌。创新制作普法云剧场。截止目前,已拍摄6期,抖音平台点击量达10.1万次。组建具有泾县特色的鼍(tuó)小泾(鼍,是中国鳄鱼扬子鳄的古称,泾代表泾县)普法志愿者队伍,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0余场,受众10000余人次。培育“鼍小泾”普法代言人,示范带头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创新推出“鼍小泾”每周普法专栏、专题漫画、在线课堂等普法模式,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探索打造“两代表一委员”说法品牌。两代表一委员结合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作职责,发挥其代表性、带头性、带动性的优势,定期通过普法云剧场、深入基层等形式向社会大众宣传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开展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农村、送法进社区活动次数达35次,受众1300余人次。

赓续红色法治血脉,打造红色法治文化线路。近年来,泾县秉持将法治建设融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理念,在有效保护、延续传承、活化利用县域红色资源高效发展的同时,打造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红色法治文化线路,旨在活化红色革命旧址,彰显法治宣传教育。加强红色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皖南事变烈士陵园,4117广场,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王稼祥故居纪念馆、皖南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独有的红色阵地中融入法治元素,形成东西两条红色法治文化线路。东线文化线路呈“一字形”,依托皖南川藏线的走向,在皖南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沿线红色阵地中融入法治元素。西线文化线路呈“u字形”,通过植入法治元素,串联起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4117广场,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王稼祥故居纪念馆等红色阵地。在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重点打造红色法治文化街区,突出体现新四军的法制建设以及法治故事。加强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契机,加强红色法治文化带线路上的行政村法治阵地建设。目前,云岭镇云岭社区凭借毗邻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地理优势,打造完成“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法治文化长廊,绘制以新四军法治建设“严守法纪、执法如山”的典型案例,解读民法典中实用条款为主的生动墙绘,让老百姓在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中,体味法治元素。通过在红色旧址上夯实法治阵地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有效保障群众权益,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乡风文明,让法治精神在乡村扎根。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是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建设法治文化不仅是普法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内涵的升华和法治实践的跨越。下一步,泾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继续将红色文化与法治宣传深度融合,讲好红色法治故事,赋予法治文化新内涵,为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汤志勇 袁鸣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