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让群众从每一次执法中看到风清气正
严守从警之基为平安安徽保驾护航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7-06 14:41:18

“执法是吃饭的家伙,硬杠杠来不得一点虚的。规范使用佩戴执法记录仪,是对民警的保护,也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从嫌疑人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那刻起,‘一站式’办案新模式,优化了流水线式办案流程,将执法办案全要素统筹管理、各环节有效衔接。”

“派出所派驻法制员就像一只啄木鸟,我们的眼睛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盯着办案民警。”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力量,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忠实维护者,公安民警处于执法第一线,执法能力水平直接关乎到公平正义。从接处警,到嫌疑人被抓获,再到案件送呈法制部门审核,每个环节都关乎着公平正义,芜湖市公安局繁昌分局峨山派出所教导员张兵、滁州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叶涛、芜湖市公安局镜湖分局派驻法制员高一鸣,三位来自一线的公安民警对执法办案真实感受,道出了我省公安机关执法公正外践于行保障举措。

执法公正,从警之基。近年来,我省公安机关牢牢把握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恪守执法公正的基本职业操守,聚焦建设法治公安目标,持之以恒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不断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治理念根植于心

“为了保护您的合法权益,本次执法全程录音录像。”4月26日8时59分,芜湖市公安局繁昌分局峨山派出所民警杨黎明、刘志伟佩戴执法记录仪驱车赶往辖区湾店村处警,从出发打开车门那一刻起,记录仪已开始“工作”。

本起警情处置完毕后,执法记录仪片段归档上传至安徽公安单警执法视音频系统,警情处置情况、结果上传至芜湖市公安局开发的执法监督“360”平台,此后经过四道防线,全程可回溯、可查询,以此确保每一起警情依法规范处置。

接处警直面当事人、群众,正确规范使用执法记录仪,“处警必戴、现场必录、规范存储”成为一线民警的习惯。

目前,我省正全力推进市、县公安机关2426个执法执勤单位联通执法视音频记录系统,部分地区更可实现执法记录仪实时处警画面回传,便于常态化开展网上巡查、数据比对、调度通报。

法治信仰的培养,体现在每一次执法都能让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思想是行动的根基,让法治理念根植于心,关键在于把公平正义价值追求融入血脉化作行动。

章法有度,自成方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近年来,我省公安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执法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管理,确保执法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

立足执法办案实际,围绕新时代公安机关执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我省公安机关开设《常见犯罪量刑规范化若干实务问题》《刑事案件中法医鉴定意见审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与打击》《公安执法办案常见问题分析》以及《树立正确司法理念确保严格公正司法》等课题,努力做到常学常新。

立足案件办理需要,制定下发《十种常见罪名基本证据标准》《全省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执法指引》《关于规范处置校园欺凌行为的工作指引》《安徽省公安机关“说理式”执法工作指引》《安徽省公安机关开展异地办案协作工作办法》等执法制度,为基层一线民警规范处置相关警情提供法律指导和制度保障,我省公安持续提升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啄木鸟”督促一线

“全省公安机关紧紧围绕法治公安建设目标,把加强法制员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前移执法管理关口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基层执法监督工作由传统的‘事后监督’向‘事前培训、事中指导、全流程监督’模式转变。”

去年12月,安徽省2022年十大法治事件出炉,“安徽省公安机关实现法制员配备全覆盖助力执法规范化”光荣入选,这也是安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相关工作因“事迹突出、群众认可、代表性强”连续第4年入选“安徽省十大法治事件”。

从源头把关,提升执法监督的时效性,越来越多专业法治人员不断充实至基层所队,实时就地为民警执法办案提供监督指导。

清晨,阳光洒向赭山派出所,芜湖市公安局镜湖分局派驻法制员高一鸣开始一天的工作。

打开电脑,根据日清通报,查看前一日办案区案件办理情况,通过视频的方式,对民警办案的关键环节的核查;进入协同办案系统,查询前一日受理的案件,对文书书写、上传等进行检查;梳理前一日警情,按照警情关联,查看处警执法记录仪,重点查看视频内容是否完整……

对执法工作中“挑刺”“找茬”,督促办案民警整改到位,这是高一鸣每日必做的工作。

公平正义,从何而来?从严密的法治监督中来。

“办公桌”不断前移至执法办案单位,零距离监督指导和服务办案。和以往专职法制员不同,派驻法制员“派”的优势非常明显,他们不仅要对被派驻单位开展执法监督、执法考评、执法培训,还要对被派驻单位接处警、受立案、涉案财物等主要执法环节和重点执法行为实行“全程管控”。

从专职法制员到派驻法制员,公安执法“第一道关口”推向执法最前端,主动解决执法监督“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共选任1821名基层法制员,覆盖所有执法所队;为派出所配备、派驻专职法制员,行政案件、刑事案件的审核监督力度持续加强,执法问题数同比下降16.2%,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严柔相济更具公信力

近日,滁州市公安局南谯分局破获一起寻衅滋事团伙案件,涉及多名嫌疑人,在以前需要带回派出所审讯,如今可全部带回滁州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讯问。

按照“专业化运行、专职化管理、专人化负责”的服务理念,该中心以专业团队、规范的操作,承担“人员信息比对登记、智能手环佩戴、人身安全检查、随身财物登记入柜、信息采集录、吸毒检测、看管看押、人员就餐、视频刻录、体检送押”等工作,实现全闭环作业、全流程管控、全方位保障。

不到24小时,办案单位就完成了对全部涉案人员的初审、体检、送押,办案时间大幅缩短,执法质效明显提升,实现“只进一个门完成所有事”。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建设专业的办案机构,既保证了民警执法行为合法得当,又最大限度提升办案质效。目前,我省正不断推动规范使用,已督促16个市全部制定进入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办案类别清单,推动刑事案件办理“应进全进”,实现刑事案件被刑拘人员进中心办案率100%工作目标。

建设法治国家,当然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然而严格依法办事,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执法活动都是雷霆万钧式的。

文明执法、柔性执法,如春风化雨,有时能更好促进法理情相统一,更能实现执法的最终目的,要达到这一标准,除了掌握法律法规政策及其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心怀对老百姓的感情,站在群众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为此,我省推行柔性执法,出台了《安徽省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推行柔性执法的指导意见》,统一全省执法领域包容审慎裁量规则;推行场景执法,出台《安徽省公安机关场景执法指引》,明确了群体性事件、寻衅滋事、治安调解、醉酒、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动物伤人、致人伤亡交通事故等七类常见执法场景处置规范,着力解决简单、机械、粗暴执法以及处置不及时、不合理、不妥当等问题;推行“说理式”执法,印发《安徽省公安机关“说理式”执法工作指引》,围绕执法办案程序的具体规定、适用法律依据的具体条款、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救济途径等方面,向当事人说透法理、说明事理、说通情理,帮助其正确理解法律、自觉遵守、履行有关法律规定。

界定边界落实责任

扎紧制度篱笆,需要严密的监督机制。

为严格落实公安机关执法责任制,就得破解好“权责平衡”这个难题。2022年起,我省公安紧紧围绕“权力清单”这个最管用的抓手,详尽出台1485项具体条款,作为落实执法责任制的重要配套改革措施深入推进,将执法责任细化到每一个执法单位、执法岗位、执法环节,分层次打造民警依法履职新“标尺”。

按照权力责任清单的要求,我省公安明确了现场执法、案件办理审核审批、执法监督管理、执法安全监管、涉案财物管理等环节职责,涵盖了接处警、受立案、侦查办理、执法保障等所有执法环节、所有执法单位、所有执法岗位,实现办案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监督管理无死角、责任追究无盲区。2022年以来,上级行政机关对省公安厅行政决定维持率达100%;省公安厅行政应诉胜诉率连续三年达100%。

在强“内功”中,我省制定出台《安徽省公安机关整治执法突出问题促进执法公正“四个必须”“四个严禁”工作规定(试行)》,强化执法过错刚性追责。

在外部监督中,省公安厅与省检察院成立省级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联合印发《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强化公检监督合力,并指导各地公安机关加快建设应用。目前,全省16个地市及104个行政区划县区已全部设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并实体化运行。

在压实执法责任中,我省持续推进执法办案积分制,将执法考核由单位向民警个人延伸,经梳理,2022年全省共有3441个一线执法单位、13569名民警被纳入执法办案积分管理,全年共对115607起案件完成案件质量打分;强化积分结果运用,结合执法办案积分排名共评优评先、表彰授奖3171人次,提拔任用各级干部254人。

一项项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措施,顺应形势发展,我省公安机关在“破与立”中,以锐意改革的智慧和针砭时弊的勇气,实现各项执法活动、各个执法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扭住执法公正这条生命线不放松,我省公安正把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体现每一次执法活动中、每一个执法环节上,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让人民群众从每一次执法中看到风清气正。(记者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