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把联系帮扶工作做到“亲戚”的心坎上
来源:岑晨 记者 黄茵 阅读量:10000 2023-07-06 17:29:17

脚下有泥土,心中才有谱。近年来,无为市司法局党组始终把“走亲戚”活动摆上重要位置,并作为持续深化“一改两为”的精准抓手、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以实的作风、硬的举措,送去“关心关爱”、解决“民困民盼”、带走“烦心烦事”,努力提升“走亲戚”活动质效。

摸清底子,联系帮扶“心贴心”

把“心”放在一线。该局成立了“走亲戚”工作领导小组,党员干部全员参与,按照“四必结、五必知、六必到、十个一”的要求,带着真情深入到联系户中间,了解“第一手”材料,建立融入血脉的感情。把“身”驻在一线。建立“结亲戚、走亲戚、帮亲戚”长效工作机制,18名党员干部与31户帮扶对象交换“连心卡”、架起“帮扶桥”,互动走访、了解联系户的微心愿、认真撰写走访日志,在沟通中建立亲情真情。把“情”留在一线。帮扶干部带着感情、送出温情,开展6轮基层走访、慰问“亲戚”活动,帮助解决联系户反映的问题19件。今年春节前,给31户帮扶家庭送去了米、油、奶等生活物资,5家律所7名律师为22户困难家庭送去了1.5万元慰问金,在“嘘寒问暖”中倾听群众之“声”,在“走访慰问”中凝聚群众之“心”。

找准路子,解决问题“面对面”

勤问“亲戚”所需。细微之处暖民心,“亲戚”丁某因病致贫,平日里一个人独居,“结亲”干部在走访聊天中,了解到丁某有一个“微心愿”,想安装一台空调,该局按资产处置程序,调剂了一台闲置空调赠送给丁某,帮助他度过了“严寒酷暑”,解决了“燃眉之急”。蜀山镇百胜社区王某,身患血友病,在串门“拉家常”的过程中,发现王某对医保报销政策不明确,便主动联系社区和医保机构,第一时间把政策交给王某,并手把手教他如何在最大范围内报销医疗费用。勤暖“亲戚”心坎。蜀山镇百胜社区89岁的退伍老兵李某,每次在“结亲”干部离开时都会说“感谢政府还记得我这个老家伙”。“结亲”干部除了把电话号码贴在“亲戚”家醒目位置外,把家庭住址也给了李大爷,邀请他来家里“串串门”。蜀山镇百胜社区的“亲戚”伍某,其丧失部分劳动能力且没有特殊技能,“结亲”干部便鼓励其养殖家禽,帮助申请产业奖补,同时联系镇村给予安排公益性岗位,增加其家庭收入,并连续三年联系市关工委和爱心律师,点对点对其孙子捐赠学习用品和慰问金。今年,根据伍某的实际情况,该局还联系百胜社区帮助购买防贫保险,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勤解“亲戚”心结。亲戚越走越亲,情谊越攥越深。开城镇六店村的“亲戚”孙某,干农活时不慎受伤住院,孙大爷主动联系“结亲”干部,希望“亲戚”能帮助他照看家禽。“结亲”干部、镇司法所干警和有饲养经验的调解员一道,每天轮流上门喂食,后期还帮助销售家禽和禽蛋产品,解决了他“最惦念的事”。

干出样子,真情服务“实打实”

在帮扶活动中,紧密贴近“亲戚”,服务“亲戚”,让举措从墙上“走下来”、政策从纸面“走出来”。融入一个“学”字。“结亲戚”的党员干部围绕热点问题和法律常识,串亲戚门、见亲戚面,开展“家教式”微宣讲26次,用接地气的无为“普通话”传播党的“好声音”“好政策”,让每一次宣讲“叫好又叫座”,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贯穿一个“惠”字。打造“法治文化惠民生”专项品牌,邀请“亲戚”观看“法治电影”、收听“大鼓书说唱普法”,极大地丰富了“亲戚”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普法效果;知亲戚事、帮亲戚忙,为帮扶户办理法律援助、公证案件5次,真正将“有事找上门”变为“服务送上门”,有效解决了亲戚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下一步,无为市司法局将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用不掺水分的真情感、全力以赴的真担当,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把关心和温暖送到“亲戚”的心坎上。(岑晨 记者 黄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