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林长+检察长”机制让古树名木枝繁叶茂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7-17 14:41:41

今年5月,岳西县人民检察院依托“林长+检察长”机制,开展了“古树名木保护”专项检察监督行动,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已建档的部分古树名木进行实地走访。经走访调查发现,境内古树名木管护存在保护硬件设施不到位、保护措施有待完善、保护牌缺失等问题。例如:部分树根裸露,需清理填土并防止水土流失;树干空洞腐坏,需清理防腐;树枝侧向生长过大,需支撑加固;部分古树四周非通透性硬化;保护牌模糊不清、缺失;保护牌前后树龄不一致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办案人员先后两次走访行政机关及相关单位,就管护责任区分和如何实施保护进行了磋商。随后,岳西县人民检察院向行政机关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建议依法履行对辖区内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职责,对上述古树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消除古树生长安全隐患;对已经挂牌的古树名木,逐一核实挂牌内容、电子档案与保护对象是否符合,检查挂牌方式是否规范,保护牌是否缺失、模糊不清等情形,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与养护责任单位或个人签订古树名木养护责任书,加强对养护责任人的培训教育,明确养护责任;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普及古树名木相关保护知识。

行政机关接到检察建议后,及时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对发现的21株长势衰弱的古树,根据“一树一策”内容进行整改修复,通过地上环境综合治理、地下土壤改良、有害生物防治、树洞防腐修补、树体支撑加固等措施,稳步开展复壮工作,逐步恢复其长势。行政机关与属地人民政府、养护责任人签订了三方养护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将古树名木保护纳入“林长制”管理。对全县境内的1217块古树名木保护牌进行核查,确保古树名木保护牌规范化管理。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和复制的稀缺自然资源,是历史和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一方地域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人们的乡愁,具有极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价值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是自然界和历史留给后人的宝贵财产,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人居环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于保护自然与社会发展历史,弘扬先进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岳西县位于我省西南部,地处大别山区,境内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达76%,物种资源极为丰富。据统计,现有古树1217株,其中500年以上古树39株,300年以上古树125株,100年以上古树1053株,树龄最长的一株银杏树距今有1000余年,并有大别山五针松、大别山冬青、银缕梅、青檀、国槐等特有珍稀物种。岳西县检察院通过专项保护行动,督促行政机关切实履行古树保护职责,落实“属地管理、政府主导、专业保护与公众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并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通讯员 路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