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作用,积极履职,持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努力使人大工作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不断创新丰富人大工作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新路径。7月3日至7月7日,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启动了为期5天的 “市县人大行”集中采访调研活动,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我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履职中积极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位于我省东南边陲的郎溪县,地处皖、苏、浙三省交界,素有“三省通衢”之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推进,2022年我省与上海、浙江、江苏一市三省,共签了上海白茅岭农场一地、安徽郎溪县和广德市、江苏溧阳市和宜兴市、浙江长兴县和安吉县“一地六县”共建合作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一地六县” 均属长三角腹地,被称为“长三角之心”。
如何依托“长三角之心”的区位优势,助力郎溪高质量发展,郎溪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创新,蹚出了“跳出”本地、 “跨界协作”、互利共赢的人大工作履职模式,书写了“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建设的华丽篇章。
“绿色产业”: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回乡创业的苗木种植户蒋小方,是郎溪县花木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新发镇花卉苗木协会会长,也是宣城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蒋小方所在的新发镇,与南京高淳区接壤,214省道穿境而过,从新发镇到南京市区仅1小时路程,2小时可达杭州、苏州、无锡等多个长三角发达城市,是长三角一体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桥头堡”。而作为新发镇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的花卉苗木,更是畅销沪苏浙地区。面对镇上苗木产业散乱不集中等现象,2019年,蒋小方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建设皖苏花卉苗木交易中心的建议》,整合散乱零星的花卉苗木交易市场,规范交易行为,展示乡土花卉苗木特色。蒋小方的建议很快得到落实,2021年新发镇党委、政府积极抢抓南京都市圈发展机遇,将皖苏花木交易中心项目列入镇里发展一号工程,聚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吹响全力打造“花木名镇”暨皖苏边界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特色镇号角。
新发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向国介绍,皖苏花木交易中心总占地约930亩,分为三期建设,目前,用地约130亩,总投资约1200万元的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已有12户花卉苗木经营户入驻用地区域,5户入驻办公区域。新发镇拥有花木经营大户283户(其中百亩以上104户),花木产业从业人员7000余人,“十三五”期间平均年交易额近4亿元,带动当地农户就业5万余人。
“随着交易中心建设的不断完善,花卉苗木产业链不断延伸,新发镇花卉苗木‘绿色产业’的发展潜力,将辐射整个华东地区,推进市场有序发展”。说起未来,蒋小方充满了信心。
示范先导:创新区域合作新模板
安徽海龙机械有限公司坐落在郎溪县梅渚镇梅渚工业园,车间里,一辆辆家用小型挖掘机整齐地排列着,放置零部件的运输车,正热火朝天地穿梭不停。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批120台的家用小型挖掘机,在完成组装验收后,将出口至欧洲市场。据悉,2022年,园区仅小型挖掘机一项,产值就达1.5亿余元,今年预计可突破2个亿。
2018年11月,《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支持,位于皖苏“两省三地”交汇区域的梅渚镇成为苏皖合作示范区的先导区,梅渚工业园自然成“一区一园一港”的重要板块。工业园现有企业92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6家、上市公司1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8家,已初步形成以华菱精工为龙头的电梯及配套产业,以林洪重工、亚鑫重工为龙头的钢铁及智能制造产业,以泛博汽车饰件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及配套产业,以顺恒信、鑫煜门窗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
县人大代表、梅渚镇人大主席张伟介绍,园区的大多数企业来自无锡、常州地区,这些企业看重的正是园区良好的生产要素保障。对入园企业,镇里实行一企一策,成立专班,提供全天候跟进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更好地加快推进先导区建设和示范作用,在今年郎溪县“两会”上,张伟递交了《关于加快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梅渚先导区的建议》。张伟表示:将进一步发挥梅渚先导区的区位优势,依托“一地六县”在推动区域合作上,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创新突破,为加快梅渚先导区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精品农业:壮大乡村旅游新业态
郎溪县凌笪镇境内有一处上海“飞地”——白茅岭农场光明蓝莓产业种植基地。7月3日下午,种植户们正将从田里采摘的一筐一筐新鲜蓝莓,搬到田埂上的小货车里。
利用自身交通区位优势,近年来,郎溪县凌笪镇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依托白茅岭农场光明蓝莓产业种植基地,打造3000亩核心蓝莓园,带动辐射周边蓝莓产业发展,促进村民致富。
“看到农场种植的蓝莓收益好,附近的农户们也想通过种植蓝莓增加收入,但因担心销路而迟迟下不了决心。”针对农户们的想法,县人大代表、凌笪镇人大主席余旭辉,向县人代会提交了《关于加强与上海白茅岭农场农业产业项目合作的建议》。建议迅速得以落实,镇上开启了首家“农场+农户”的蓝莓销售模式,除农户们自己销售外,可由白茅岭农场兜底销售,解决了蓝莓种植户们的后顾之忧。
余旭辉介绍,随着散户种植规模的扩大和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今年镇上又开启了“公司+村集体”的种植销售模式,该镇的下吴村种植的200多亩蓝莓,已作为第一个合作试点。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蓝莓小镇、生态公园’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企业发展产业带动辐射周边蓝莓产业发展,形成‘农场+农民+集团+政府’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积极探索集生产、体验、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光明模式’。未来全镇将达到15000亩蓝莓种植。”余旭辉对蓝莓种植前景非常看好。
茶产业也是郎溪重要的产业之一,特别是这里的奶白茶、黄金芽等品种在皖浙苏一带很有名气,如果将茶文化有机融入文旅产业中,势必将有力推动郎溪的旅游发展。
种茶大户、县人大代表王立胜向县文旅局提出了《关于推进郎溪县融入“一地六县”文旅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并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人大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安徽大佛山养心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王立胜介绍,公司充分挖掘黄金茶基地资源优势,在大佛山养心谷种植了300亩黄金茶基地。结合县里着力打造的“中国绿茶之乡、江南水韵之城”“茶乡画廊、溪引八方”等旅游品牌,立足区域精品农业的生产示范,兼顾研学教育,加强与周边“一地六县”发展融合和联系协作,发展休闲度假、自驾旅游、户外露营、采摘体验、地方民俗文化观光、特色农业、科普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以逐步形成全季、全时、全域、全链条旅游新模式。(记者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