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十七冶)持续抓好“五型五矿”“五大核心要义”“五大行动计划”“五个专项行动”和“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等各项部署的落实落地,以实绩实效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额和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完成年度指标的50.07%、53.2%、54.85%,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08%、16.5%、16.52%,交出了来之不易的“半年考”优异答卷。
开新局:谋定快动,下好营销“先手棋”
面对今年更高要求、更具挑战的市场环境,中国十七围绕市场营销、营业收入及利润等关键要素,提高预算指标、明确考核指标,引领发展方向。从瞄准新年新政的第一波机遇,领导班子每人带头扛指标、跑市场,抢抓大订单、好订单,形成首季“开门红”,到开展劳动竞赛、出台市场开发业绩考核实施方案等活动,以市场突破带动全局提升。围绕“1+M+N”布局要求,持续深耕核心区、潜力区、高产区,着力提升“六大百亿区域”发展势能,巩固安徽总部首位度优势,以北京分公司、安徽、广东子公司落地为战略支点,深挖属地市场,加速冲刺全国经济前10强省市。
提效能:靶向施策,吹响提升“集结号”
该公司优化“小前端、大后台”管控体系,持续推进项目履约、设计咨询、成本管控换挡升级,提升发展效能。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落实、高效率推进复工复产。严肃年度产值计划执行,层层分解到项目部和分包单位,切实压实指标责任,细化工期节点,通过30大项目季度协调会、远程视频调度、穿透式管理提升主控平台管控效能。
公司成立设计管理部,强化全过程设计管理,做到“不进行设计造价分析不图审,不进行预概算对比不施工”,确保概算指标、设计优化等关键事项管控到位。该公司围绕加强经营预算、成本锁定、项目运营等关键点,按照“预算+责任”的成本控制模式,制定项目成本目标,充分发挥项目经理、总工、商务经理“铁三角”核心作用,着重挖掘盈利点、聚焦风险点、堵住亏损点,积极拓展创效空间。同时严格分包控制价招标、创新采购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经营风险监管预警机制,加强专业管理,防范化解投融建项目风险,有效提升项目盈利空间。
增后劲:厚植优势,筑牢发展“奠基石”
安全生产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和根本保障。该公司突出落实安全责任制这条主线,持续发挥领导示范作用和“头雁”效应,坚持安全与生产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着力抓好“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安全管理强化年”活动,强化安全排查与整治,消除重大事故隐患。
该公司充分运用质量标准化、质量检查、创优创奖、BIM技术、智慧工地等手段,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质量专项整治活动,坚持绿色智能建造,做到质量全过程受控、过程精品,加强过程考核,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其中,宝钢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连铸工程获得“中国安装之星”;兰州奥体中心项目体育场工程、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星中学整体搬迁项目、深圳海逸村(一期)项目等20项工程获得全国冶金行业工程质量优秀成果奖。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国十七冶以践行“数字五矿”战略承接、建设数字化企业大脑为牵引与统领,聚力打造数字现场管理、数字业务管理、数字决策管理。通过深化智慧工地系统应用与融合,开展远程巡检与危大工程智能监测,实现对项目现场的实时监控与远程带班检查、远程调度、高效诊断、专业指导、赋能发展。打通上下级数据链路,快速推进项目管理、业财一体化、投资设计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数据全上线、数字化应用领域全覆盖,向着“项目作业数字化、业务协作一体化、运营决策智能化、企业数据资产化”的建设目标大踏步迈进,获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AAA级典型企业”暨全国十佳AAA级典型企业之一。(姚志强 记者 李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