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在板凳会上提的意见很快就落实了,给村两委点赞。”“这条路修通了以后,务农更省心了,收割机旋耕机都可以随便开进来。”7月10日,东至县大渡口镇新丰村的村民们向记者谈起家门口新修建的道路时,心里都乐开了花。
为切实为民排忧解难,大渡口镇把群众的“身边小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办,多措并举寻找破题良策,下沉一线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深入走访梳理民声本色
记者在大渡口镇走访了解到,近年来该镇依托“板凳会”收集社情民意,镇村干部、网格员等以网格为单位,上群众门、见群众面、听群众声,全覆盖走访了解社情民意所涉及的人员及问题,确保一户不落、一条不漏。同时,对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其他问题和民意信息一并建立台账,归类梳理,能回复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回复的问题一一记载,做好后续问题解决及跟踪回访,对各类问题坚决彻底整改到位。截至目前,基层社会治理专项整治行动第一阶段共开展走访12080人次;排查信访风险隐患3件,化解3件;收集问题19个,已整改14个;收集意见建议93件,采纳93件。
靶向发力绘就和谐底色
“这件事就这样了吧,修路方便的是大家,再说你这占用的也是他人的地界,法理上也说不过去。”随着占用的地块被恢复,新丰村利生组砂石路建设得以快速推进,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
为化解板凳会上收集的矛盾纠纷,大渡口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广泛凝聚多方力量,发动网格员、乡贤、五老人员和志愿者的亲缘、地缘、人缘“民情信任”优势,坚持抓小、抓早、抓苗头,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充分依托镇村综治中心、调解工作室的阵地作用,网格员主动介入,普法说理、动情调解。同时,坚持将普法宣传教育融入调解全过程,通过召开板凳会、庭院会,村民微信群等方式,线上线下开展普法咨询服务,宣传法律知识,不断丰富群众的法治文化生活,增强依法解决矛盾的良好氛围。今年以来,该镇共排查矛盾纠纷91起,化解成功88起,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对症开方提升幸福成色
“两边树清理后,开车视线都宽广了很多,弯道上也能够看清行人和车辆,而且也不用担心向外延伸的树枝刮花车身了,真的是为群众办了件好事。”过往群众对树枝、杂草的清除行动赞不绝口。
据了解,上述道路为新丰村宋墩、桥东等组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每年5月至6月份,道路两侧树木杂草疯长,不仅挤占了道路,还影响了周边村民驾车出行的视线,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日前,该村在召开板凳会时了解到,不少村民希望村里能尽早清理道路及附近河道两侧树枝和杂草的问题。对此,该村两委当即安排人员开展树枝、杂草清理工作。
群众点滴小事都是镇村干部的心头大事。大渡口镇以“突破重点、延伸难点、全域覆盖”的工作思路,注重从群众的需求入手,通过清除树枝、杂草,沟渠清淤、维修开裂路面等桩桩小事,致力于群众“微幸福”,让群众的需求得到满足,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问题。
创新载体打造治理特色
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大渡口镇积极探索创建“板凳会”“五老服务队”“积分制”等小载体,答好基层治理答卷,有力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通过整合网格员等力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坐”听说“理”,将村上的发展动态和百姓心声“广而告之”,让干群彼此了解日常工作动态和急难愁盼。同时把威信高、声望大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组织起来建成“五老服务队”,参与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此外,以党建引领信用村为契机,通过考核打分方式,引导村民参与移风易俗、孝老爱亲、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鼓励群众前往“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通过积分模式激发村民动力,让“小积分”迸发“大能量”。
“群众利益无小事。我镇将持续发力,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板凳会’‘庭院会’等多种途径,俯下身子听民声,下沉一线解民忧,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建立为民服务台账,真心为民办实事,真正做到共建幸福村居,共享美好生活。”大渡口镇党委副书记董俊说。(通讯员 高琦 汪世凯 记者 尤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