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石台县白鹭湾法治文化公园,位于该县仁里镇缘溪村,这里绿地草坪、流水潺潺,不仅是当地百姓休闲健身场所,更成为周边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如今满目青翠的白鹭湾法治公园,两年前却是遍地垃圾的水洼地。白鹭湾法治公园的建成,是石台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代表履职,认真办理村级代表联络站代表建议的成果之一。
联络站探索基层人大履职新路
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丰富人大代表联系百姓的内容和形式,真正使代表切实履行其政治职能,石台县人大常委会在扎实推进“聚民意,惠民生”行动中,有针对性地探索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党建+人大代表”工作模式,努力开创基层人大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新路径。
自去年4月份“党建+人大代表”工作模式开展以来,截止到2023年5月底,该县575 名人大代表共收集社情民意、提出意见建议7721件,办结6964件,建议办结率 90.2%,代表满意率 98.9%。
去年6月,石台县人大常委会在前期调研基础上,在该县七都镇、丁香镇、矶滩乡试点设立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推行“党建+人大代表”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促进各级人大代表主动积极履职。每月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召集驻村各级人大代表会商共议,对代表收集的社情民意进行汇总、分析、梳理,安排不同层级的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不同层次的建议,与此同时,通报上个月代表建议办理反馈情况。
代表建议助乡村振兴出实效
七都镇新棚村地处偏僻,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茶叶和林业。2022年5月,村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后,驻村的县人大代表李学勇,结合村里实际,提出了《关于推进文旅红旅茶旅康养融为一体的建议》。经多方共同努力,新棚村在皖南红军总医院旧址,成功复建皖南红军总医院纪念馆,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旅游与党性教育、团建拓展融合,并与滁州方舟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学生“夏令营”革命传统教育实训等;村里还依托产茶优势,培育高山生态茶产业基地,成立了新棚有机茶专业合作社,打造高端系列产品,增加农特产品附加值;招引合肥邦泰集团将村闲置小学改成民宿,打造休闲康养基地。截至今年7月,前来参观、旅游人数达3万余人。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新朋村探索走出了“红色旅游+茶旅结合+民宿农家乐”发展道路,让红色、绿色、古色相得益彰,推动强村富民同频共振。
小河镇地处县城西部40公里,该镇厂矿工业企业接近全县一半以上规模,全镇人口占全县四分之一。县消防队出警,单程一趟就需50分钟左右。去年10月,村代表联络站建起后,小河镇龙山村代表联络站的代表们经过调研,联名提出了《关于在小河镇设立专业消防中队的建议》。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很快派专人调研,及时在镇上设立了消防中队,消防中队驻扎镇上后,不仅针对农村用电、厨房用火、野外用火等,排查安全隐患,开展安全宣传,还主动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深受百姓欢迎。
示范带动让履职尽责更主动
“党建+人大代表”的村级人大代表工作站,把党建工作与代表履职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 既推动解决了全域旅游、公共交通、智慧停车、老年助餐、林下经济发展等事关百姓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又推动解决了路灯不亮、窨井盖破损、加装防护栏、增强通讯信号等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扩大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丰富了代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增强了代表参与中心工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良性循环。
为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更好地掌握群众诉求,增强为民办事实效。2023年初,石台县人大常委会与县委组织部,决定在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建立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全面推广“党建+人大代表”模式,并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县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推行“党建+人大代表”工作模式的通知》,从制度上对村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党建+人大代表”的模式和做法,不断加以完善创新,把人大工作更具体、更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方面面。(记者 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