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是我们工作室自主编撰的期刊,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4期。”7月18日,马鞍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智守国门”业务研究工作室成员汪鸿飞,手持刚出炉的内部研究期刊《马移观势》向出入境大厅里的人们介绍马鞍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建设。
“智守国门”骨干人才工作室,是马鞍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工作的创新主力,自成立以来,始终在该站边检业务研究等方面发挥着先锋骨干作用。以此为牵引,该站加快形成人才培养、发现、使用和激励等机制,着力提升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源源不断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打造创新成果“孵化器”
“智守国门”业务研究工作室成立于今年1月,是安徽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首批挂牌的5个骨干人才工作室之一。工作室以“边检业务有专长、理论研究有深度、实践工作有经验”的专业人员为核心,组成团队型骨干人才工作队伍,现有成员6名,其中不乏全国边检系统先进个人、安徽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总站首批人才库入库人员等优秀骨干,平均年龄不到32岁。
为确保日常工作有效运转,工作室建立了学习研究、工作例会、课题管理、工作审查及考核验收等一整套完善的工作制度、活动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了“以业务研究为牵引,捍卫国门安全、优化勤务组织、加强调查执法”的主要任务,旨在打造学习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创新水平优的一茬茬骨干人才队伍,推出一批应用型创新成果。
成立半年来,工作室将“大数据+”理念贯穿业务研究等工作始终,深入探究边检工作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先后认领重点课题5个,打造“三个一”品牌工程:即一刊、一库、一平台,累计编撰期刊4期,先后搭建了站资源矩阵平台和边检业务数据库。依托工作室研究成果,该站将新时代“枫桥经验”引入口岸一线,探索建立了“三圈四防”口岸管控体系,有效提升了边检治理水平,年内已累计保障8.8万余吨钢材顺畅通关。
下好能力提升“先手棋”
依托骨干人才工作室建设,马鞍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写好“学、练、干”三篇文章,发挥头雁效应,带动全站各领域专业人才建设,推动队伍能力素质全面提升。
搭建平台,全面实施“传帮带”。该站重点着眼于执法执勤、专业技能两个方面,以检查员队伍为基础,辐射后台核查、业务研究、信息科技、课题研究4个方向,健全“一人一档”、坚持“双师带徒”,广泛开展“日练周问月测季考评”,全力培养更多的岗位业务能手,促进所属民警辅警能力素质全面提升。
去年以来,马鞍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在全警实战大练兵考核、边检业务普考、检查员等级评定及课题研究等多方面指标,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边检系统前列,20余人次新取得数据分析、英语、计算机、后勤等各类职业资质,并获评国家移民管理局“全警实战大练兵标兵单位”,队伍能力素质提升迈上了新台阶。
跑出人才培养“加速度”
通过搭建平台育人、拓宽渠道选人、严格标准用人、宽严相济管人等方法,该站先后建立专业人才库、发掘选树先进典型、多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有力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效。
2022年初,该站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上级相关要求,在全省6个边检站中率先研究出台《人才培养三年规划》,制定了《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方案》《民警绩效考核实施办法》等,并着手建立专业人才储备库,对首批10名入库人员实行因人施策、动态管理,作为发掘专业人才、选拔优秀干部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马鞍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多个研究课题在各级评比中斩获一、二等奖,19人次入选总站首批人才库,10余名青年骨干成长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等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