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讯 近年来,无为市坚持党建引领,针对环境治理、物业提升等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导向和结果导向,以“红邻无忧、众治成城”党建品牌为核心,不断推进党的工作和阵地向14个城市社区一线延伸,营造出党的“神经末梢”和城市治理的“基础单元”深度融合、互融共促的新局面。
建立从听民声、纳民策到解民忧的全链条闭环机制,增强居民获得感。民声常听方惠民生。采取线上线下结合、“人、技、器”统一的聚民声方式,多维度拓宽收集民意渠道。创建“问题帮办、‘码’上就办”居民诉求受理平台,在无为城区安德利广场等3个商圈和119个住宅小区显眼处设置红色信箱,实现收集民意无死角。今年以来,共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2100余条,整理汇总共分12大类366小件,协调解决360件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听取居民建议完善3项制度。民事共议方保民益。谋划打造如“无为三方议事厅”“区域化党建联盟”等新时代党建引领下的多元分级协商基层载体,打通了多方协商的“脉络”。小问题在“无为三方议事厅”上协商解决,大问题由“党建共治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日前,“无为三方议事厅”党建共治联席会议共受理问题698件,协商解决问题689件,讨论、制定社区治理相关机制和制度15条。民忧常纾方得民信。将微志愿作为社区治理的鲜活支撑,建立社区“揭榜认领”“积分激励”机制,协调无为市99个市直机关单位和14个城市社区结对共建。社区定期公布“居民微心愿榜单”“大事件榜单”,由红色网格员、共建单位揭榜领取。2022年,依托“揭榜认领”等机制完成居民微心愿472条,依靠市住建局等共建单位协助解决桥南新村道路修缮、中俊小区物业招引等大事件56件。
打造从整体到区域、从区域到单点的全覆盖服务阵地,提升居民幸福感。推进建设“一心三链N点”,将红色阵地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哨所和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提升“一心”,突出便民主线。夯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轴心作用。推行“码上办”“帮您办”“上门办”服务“三升级”,通过让基层部门“多花心思”实现让居民“少些麻烦”。联通“三链”,突出同心共建。积极开展以区域化党建联盟模式提升社区整体党建效能的有益实践。在社区划分“提升链、巩固链、创新链”三条党建链,每条链上串联3至4个小区,打破了小区“各管一块”的既有架构。推行“三链比武”机制,通过真比真拼、真学真干,实现“链上党建”引领“链上治理”。建强“N点”,突出服务覆盖。将61个集“微服务、微科普、微志愿、微治理、微政务”于一体的“濡须驿家人·先锋驿站”在小区内进行合理布局,并依托“微站点”开展“红邻共话”“家门口党课”等特色活动区,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填补了城市党建微阵地的空白。
举办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到知行合一的全场景特色活动,强化居民归属感。锚准环境治理、学习宣传、文化娱乐三项基本功能,实现社区党建活动和群众精神需求精准对接。聚焦环境治理,建设宜居家园。聚焦“优环境、提品质、树形象”。组织开展“无为市最干净小区(网格)”评选活动,并强化评选结果运用。建立顾问带教模式,邀请“无为市最干净小区(网格)”进行经验分享。激发居民社区治理主体意识,引导居民主动反馈环境问题,实现从过去不管事的“甩手掌柜”到爱护家园的“当家人”的角色转变。聚焦教育宣传,建设宜学家园。打造“家门口、零距离、多元化”的社区教育。创新开展“家门口党课”活动,通过聊家常的方式与居民面对面讲党课、谈感悟,转“单向灌输”为“互动研讨”。建设48个实体“红邻课堂”,定期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活动,进一步将红色思想、红色故事流动在基层。 聚焦文体活动,建设宜乐家园。把丰富文体生活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突破口。采用“外引+内培”双核发展模式,通过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培育社团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通过开展主题式、常态化的邻里活动,架起社区与居民交流沟通的桥梁,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向心力。(程健 严升 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