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51-65179835 投稿邮箱:fzahwyx@163.com
马鞍山市司法局 纵深推进 跑出现代公共法律体系建设“加速度”
来源:安徽法制报 阅读量:10000 2023-07-26 16:54:48

近年来,马鞍山市司法行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要求,完善服务体系,规范执业秩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效,全力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全业务全时空的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统筹谋划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强力推进

该市司法行政系统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纳入《马鞍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立完善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和评价机制,通过日常调度、实地检查等形式,对照标准,夯实基础,补缺补差。今年4月,市司法局主要领导亲自召开全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调度会,对公共法律服务各项工作受理渠道、办理流程、办件质量、群众满意度提出明确要求。

固本强基 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有效融合

以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建设为统揽,践行便民利民宗旨,通过窗口集中、事项集约、服务集成,“一站式”满足群众综合法律服务需求。全市共建立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48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561个,实现实体平台全覆盖;推进法律服务机构入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全市各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通过“轮班制”就近入驻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皖事通APP”“12348安徽法网”等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在线预约受理,组织各法律服务机构开设法网店铺137个,不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向“最后一公里”延伸。

整合资源 公共法律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拓展服务领域,持续开展“万所联万会”“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引导公共法律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建成马鞍山市法律服务产业园,充分整合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法援等法律服务资源,着力打造以法律服务为主、相关业态齐备的高端法律服务聚集区,自2021年12月建成以来累计为434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解决各类法律问题914个。

一是法律援助方面。市、县区法援中心均经编办批复设立,实现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全覆盖。2020年以来,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360件,实现应援尽援。

二是公证服务方面。2020年以来,全市各公证机构提供“就近办”服务530件,为困难申请人减免公证费190件,减免费用20.2万余元。

三是司法鉴定服务方面。统筹全市4家司法鉴定机构通过入驻县域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便民服务点等形式,实现县域服务全覆盖。2020年以来,提供公益上门服务32起,减免鉴定费4.3万元;免费发放“暖心服务包”2000余个。

四是仲裁服务方面。马鞍山仲裁委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与长三角区域仲裁机构多边合作机制;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与仲裁对接机制;打造特色“智慧仲裁”服务品牌,推进线上立案、开庭等“互联网+”服务建设,上线远程“微仲裁”系统,累计网上立案89件,网上开庭126件。

五是律师服务方面。组建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律师团,统筹调配全市27家律所律师参与刑事案件办理,缓解县域律师资源不足;开展“法律服务进万企”活动,组织律师实地走访民营企业901家,梳理风险点12333个。

六是村居法律顾问服务方面。全市561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2020年以来,累计为村居提供服务8774起,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548场。

七是法治宣传教育方面。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2个,规范培育“法律明白人”2334人。

八是矛盾纠纷化解方面。着力构建“1+4+N”的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新格局,建立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638个。近年来全市调解成功率均不低于98%,协议履行率稳步提升。

九是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服务方面。法律职业资格管理通过无纸化审核系统实行一网通办及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最大程度便利群众。

强化监管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规范运行

进一步强化党的领导,以行业党建为引领,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各领域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按照省厅统一部署要求开展法律服务评价检查,常态化开展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卷宗评查及“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与马鞍山银保监分局联合召开涉保司法鉴定工作联席会议,规范涉保司法鉴定工作。对全市所有48个乡镇(街道)各随机抽取1个村(社区)开展基层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电话调查,核实工作职责和服务内容,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通报整改。加强规范化管理,编印《马鞍山市公共法律服务指引》《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

下一步,马鞍山市司法行政系统将持续巩固该市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完善法律服务行业体制机制,促进基层法律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强法律服务队伍规范化建设,培养和充实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健全执业行为规范,加大失信行为惩戒力度;提升社会参与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知晓度、信任度、满意度。(秦宁 熊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