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南陵公安始终坚持民意导向,持续深化“一改两为”服务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五突出”为抓手,立足转变执法观念、强化源头管控、畅通诉求渠道等五个方面,着力压降举报投诉,提高“双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精准性;处理群众举报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跟踪问效,取得明显效果。
突出素养提高,强化教育培训、转变执法理念。今年以来,该局着重强化对民警、辅警宗旨教育,以“正风肃纪 规范执法”为契机,深化 “以人民为中心”执法理念,把树形象、增技能作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的重要内容,强化警务实战技能培训,提升现场处置能力。突出培养群众工作能力,全面提升民警、辅警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能力。
突出质效提高,强化隐患排查,加强源头治理。针对今年年初,该县群众举报投诉高发频发实际,南陵县公安局及时抓住问题关键,从源头找原因、从隐患抓排查,要求各基层单位必须安排专人每日排查本单位接处警速度、态度、温度、力度上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三个当场”规定,即当场进行接报案登记,当场接受证据材料,当场出具接报案回执并告知查询案件进展情况的方式和途径,把群众的知情权、告知权作为隐患排查的重点。经过层层抓排查抓质效,半年来共排查各类矛盾42起,有效解决了源头性隐患,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突出意识提高,强化前置效应,畅通诉求渠道。意识决定成败。为实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双提升”,南陵县公安局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监督提醒超前,把工作的主动权交给群众。要求各基层单位接处警必须每次向报警人送达印有民警警务通号码和单位主要领导警务通号码的警民联系卡,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在19个基层所队醒目位置张贴警务工作监督公示牌,公布所(队)长、教导员和县局举报投诉受理电话、“两微一抖”平台监督电话,方便受理群众诉求,努力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可能上行的矛盾。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重视初信初访,增强敏锐性,要求民警、辅警做好释法明理,同步向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超前防范、亲自接访、化解稳控。县公安局警务督察大队在加大网上巡查巡控预防的同时,加强本级投诉电话值守,专门配置一部手机用于非工作时间接听投诉电话,做到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有力将矛盾吸附在本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实效,有力助推基层所队前置化解各类可能上行的矛盾17起。
突出规范提高,强化每周点评,复盘整改落实。以规范执法、规范执勤作为“双提升”工作的重点难点,着力从不满意警情整改上下功夫、找突破。县公安局民意分中心在做好每日不满意警情工单督促整改的同时,深化对不满意警情的点评,着重点评不满意警情产生的原因,找准解决不满意警情的新方法、新举措。坚持人民至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明确整改的具体措施,加强对接处警、案件办理复盘互查,注重每个执法环节与过程。经过互查互帮,点评7起典型个案,切实找准接处警和案件办理中的薄弱环节,促进了规范养成。
突出问效提高,强化大监督格局,压实各方责任。坚持问责问效,深化“一岗双责”。压实基层所队对民警、辅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日常监督管理责任,压实民警首接责任制。第一时间做到对不满意警情、举报投诉问题知情、知事、知案。第一时间过问、第一时间想方设法找到解决方案,把问题解决在初始、萌芽状态,做到责清责明。压实条线指导责任,县公安局相关业务警种结合各自业务工作,着重加大对不满意警情、各类举报投诉的综合分析、督导,强化对接处警、规范执法的教育训练、业务指导,突出常态化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转变民警辅警“管人者自居”的错误观念,厘清“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执法理念;压实目标考核责任,坚持目标导向,把压降投诉和化解不满意警情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杠杆,作为评先评优参考依据,助推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提升;压实监督执纪责任,形成“大监督”格局,县公安局督察大队主动会同驻局纪检监察组、法制、政工等部门,加大对县公安局2月中旬制定的压降举报投诉“五条刚性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通过严肃追责问责23人,起到了问责一人、教育一片的震慑成效,有力推动了民意主导警务不断向纵深发展。(通讯员 汪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