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省司法厅党委扩大会暨司法行政重点工作推进会指出,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干警职工、法律服务工作者,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克难奋进、勇毅前行,全力以赴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努力书写新时代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优异答卷。
推动法治建设再提速
加强依法治省统筹。扎实做好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对标找差、补齐短板。深入实施《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服务保障我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切实抓好法治安徽专项劳动和技能10项竞赛,不断提升干部专业能力和水平。
加强行政立法统筹。按照急需先行、适度超前原则,坚持“小切口”,推进“小快灵”,科学编制2024年立法计划,谋划推进一批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民生领域立法项目。等高对接沪苏浙,推动行政立法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合作协同。
加强行政执法统筹。深化六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落实落细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规范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出台“综合查一次”指导意见,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机制,减压执法频次,真正做到对市场主体“无事不扰、有事必应”。加快出台“无证明城市”试点方案,推进试点地区“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转变。
加强法治宣传统筹。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推进革命根据地法制史研究教学宣传。组织开展好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法治建设创新实践案例”评选活动。
增强服务发展融合度
聚力优环境。从服务产业发展全链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出发,想企业之所想、想企业之将想、想企业之未想,加快制定出台《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常态化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深化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动,加大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力度,加快建立数据化信息化的合同协议“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全面助力“投资安徽行”,吸引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布局安徽、投资安徽。
聚力促发展。围绕服务科技强省战略,高标准谋划推进安徽创新法务区建设,高质量推进司法部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扎实推进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强化“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行政复议应诉质效,积极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建成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并将其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
聚力办实事。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扎实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年度10大项目。围绕特殊群体法治需求,加大工作力度,扩大服务范围,打响“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深化“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专项行动,扎实推进“薪暖农民工”服务行动,聚力打造“不欠薪城市”“不欠薪企业”“不欠薪项目”。
织密平安建设防护网
监狱系统要坚持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导向,深化监狱综合治理,加快标准化监区体系化升级,规范减刑、假释案件办理,强化“五情”风险研判(狱情、犯情、警情、舆情、汛情),抓好“五预”高效联动(预报、预判、预警、预案、预演),加强蓝盾快反支队建设,提升应急处突水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戒毒系统要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发挥“管”的作用,提升“治”的能力,创新“收”的举措,不断提高戒断率。
司法所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司法所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不断加强司法所组织队伍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职能配置,提升保障能力。
社矫工作要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科学精准研判,杜绝脱管漏管,推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社区矫正工作实现全覆盖。
安置帮教要突出抓好心理疏导、矛盾化解、困难救助等工作,全面落实重点对象“必接必送”制度,有效提升管理服务质效。
人民调解要重点抓好“一站式”特色解纷体系建设,进行大胆探索,与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作退一步想”工作法等有机结合,实现问题不积累、矛盾不升级。
信访工作要践行“浦江经验”,做到“民呼我为”“接诉即办”,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深化改革创新激活力
对完成类项目,各责任单位要对照任务内容,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按照时间表、施工图、责任单,压茬推进、闭环落实,确保年底如期完成。对推进类任务,要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强化进度管理,明确阶段成果,推动取得实质进展。拿出攻坚的拼劲、实干的韧劲,千方百计把工作向前推、往前赶。特别是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市场稽查制度方案,要尽早出台实施。
健全改革“赛马”机制,扎实推进“三督三察”(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察认识、察责任、察作用),做到熟悉上情、掌握下情、探得实情,对试点情况心中有数、胸中有谱,确保出经验、出成效、出品牌。(记者 周莹莹 通讯员 候家胤 徐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