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探索建立应急联合响应机制 全面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来源:泾公宣
阅读量:10000
2023-07-28 17:10:05
近年以来,宣城泾县景区景点发展迅猛,其中涉水景区景点占比75%以上,为进一步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泾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通过三项措施切实做好夏季溺水安全防护工作,景区游客溺亡事件零发生,有力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溺水警情事故高发,其原因主要是县域内景区联防机制沟通不畅,为破解这个现实难题,泾县公安局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防溺水工作,并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并制定防范方案,推动形成以党委政府主抓,多部门参与的防溺水工作格局。在建章立制的同时,泾县公安局通过系统梳理泾县境内近3年溺水警情,研判分析溺水警情易发部位、多发时段,主动会同文旅、综治、消防、应急部门深入重点水域、涉水游乐项目等重点部位,定期开展拉网式风险排查整治行动,全力清除安全隐患、封堵隐患漏洞。2023年以来,全县共增设防溺水安全宣传牌、警示牌、电子显示屏55个,高清监控22处。为推进工作力度,泾县公安局将防溺水工作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及建设平安泾县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与乡镇、街道及同级部门加强沟通协作之余,主动与泾县蓝天救援队等公益组织对接,在夏季高峰期安排专业力量进驻景区,对12处风险隐患较大的水域进行专人盯守值班,今年以来,共发现安全隐患16处、及时预警12次、救助溺水游客23名。

“有些地方水域面积大、水情复杂,常规的搜救因受人视线、体力等生理限制,往往效果不佳。”泾县蓝天救援队队长苏成龙介绍说。为此,泾县公安局通过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动结合,争取景区党委政府经费保障,将科技智能设备运用到防溺水工作中,推广热成像感应系统、无人机等科技产品,扩展完善重点水域的视频监控覆盖面,不断提高对溺水事故的发现、预警能力。同时以派出所为第一作战单元,成立以青年民警为主力的防溺水救援小组,参与日常巡逻、警情处置等工作,形成救生救援专业力量。人力、物力等“硬件”有了,那么“软件”培训也必须跟上,为此,泾县公安局以地方党委政府主导,紧锣密鼓开展系统安全救护培训及筹备宣城市青少年防溺水安全培训基地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训练基地工作,为系统化培训防溺水救援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今年以来,总计开展防溺水安全培训8次、受教人员达1200人次。

为切实抓好安全宣传,泾县公安局各景区派出所定期进入景区景点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提高游客防溺水安全意识;向群众高密度推送防溺水提示短信、微信,扩大防溺水知晓率;积极会同村委会、旅游公司通过设置警示标志、电子大屏滚动播放宣传片、张贴海报等方式加强临水区域的现场警示宣传。截至目前,累计发放防溺水宣传资料2300余份,推送警示信息400余条。宣传发力固然重要、精准治理也必不可少。为此,泾县公安局进一步强化情报预警,通过对全县近年来溺水警情进行全面梳理分类,对重点风险水域纳入重点部位预警管控,建立健全防溺水警情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一旦接到相关报警求助,能够第一时间调度警力赶赴现场施救,最大限度减少溺亡事故。同时依托“河长制”工作机制,协调推动水域管理单位落实责任,要求水域管理人员守则尽责。有效整合3家旅游公司的安全员等力量,组建月亮湾义警队伍,与派出所防控力量形成有效互补,对梳理出的溺水警情易发部位、高发时段加强巡查巡防,及时发现、劝离靠近危险水域人员。近年来,开展水域安全巡视1600余次,劝离人员780余人次,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泾公宣)
泾县:探索建立应急联合响应机制 全面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泾公宣
费伟
2023-07-28 17:10:05
近年以来,宣城泾县景区景点发展迅猛,其中涉水景区景点占比75%以上,为进一步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泾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通过三项措施切实做好夏季溺水安全防护工作,景区游客溺亡事件零发生,有力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溺水警情事故高发,其原因主要是县域内景区联防机制沟通不畅,为破解这个现实难题,泾县公安局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防溺水工作,并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并制定防范方案,推动形成以党委政府主抓,多部门参与的防溺水工作格局。在建章立制的同时,泾县公安局通过系统梳理泾县境内近3年溺水警情,研判分析溺水警情易发部位、多发时段,主动会同文旅、综治、消防、应急部门深入重点水域、涉水游乐项目等重点部位,定期开展拉网式风险排查整治行动,全力清除安全隐患、封堵隐患漏洞。2023年以来,全县共增设防溺水安全宣传牌、警示牌、电子显示屏55个,高清监控22处。为推进工作力度,泾县公安局将防溺水工作作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及建设平安泾县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与乡镇、街道及同级部门加强沟通协作之余,主动与泾县蓝天救援队等公益组织对接,在夏季高峰期安排专业力量进驻景区,对12处风险隐患较大的水域进行专人盯守值班,今年以来,共发现安全隐患16处、及时预警12次、救助溺水游客23名。

“有些地方水域面积大、水情复杂,常规的搜救因受人视线、体力等生理限制,往往效果不佳。”泾县蓝天救援队队长苏成龙介绍说。为此,泾县公安局通过与社会公益组织联动结合,争取景区党委政府经费保障,将科技智能设备运用到防溺水工作中,推广热成像感应系统、无人机等科技产品,扩展完善重点水域的视频监控覆盖面,不断提高对溺水事故的发现、预警能力。同时以派出所为第一作战单元,成立以青年民警为主力的防溺水救援小组,参与日常巡逻、警情处置等工作,形成救生救援专业力量。人力、物力等“硬件”有了,那么“软件”培训也必须跟上,为此,泾县公安局以地方党委政府主导,紧锣密鼓开展系统安全救护培训及筹备宣城市青少年防溺水安全培训基地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训练基地工作,为系统化培训防溺水救援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今年以来,总计开展防溺水安全培训8次、受教人员达1200人次。

为切实抓好安全宣传,泾县公安局各景区派出所定期进入景区景点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讲,提高游客防溺水安全意识;向群众高密度推送防溺水提示短信、微信,扩大防溺水知晓率;积极会同村委会、旅游公司通过设置警示标志、电子大屏滚动播放宣传片、张贴海报等方式加强临水区域的现场警示宣传。截至目前,累计发放防溺水宣传资料2300余份,推送警示信息400余条。宣传发力固然重要、精准治理也必不可少。为此,泾县公安局进一步强化情报预警,通过对全县近年来溺水警情进行全面梳理分类,对重点风险水域纳入重点部位预警管控,建立健全防溺水警情的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一旦接到相关报警求助,能够第一时间调度警力赶赴现场施救,最大限度减少溺亡事故。同时依托“河长制”工作机制,协调推动水域管理单位落实责任,要求水域管理人员守则尽责。有效整合3家旅游公司的安全员等力量,组建月亮湾义警队伍,与派出所防控力量形成有效互补,对梳理出的溺水警情易发部位、高发时段加强巡查巡防,及时发现、劝离靠近危险水域人员。近年来,开展水域安全巡视1600余次,劝离人员780余人次,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泾公宣)
近年以来,宣城泾县景区景点发展迅猛,其中涉水景区景点占比75%以上,为进一步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泾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通过三项措施切实做好夏季溺水安全防护工作,景区游客溺亡事件零发生,有力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